• 山西大同:一座典型煤炭城市的后煤炭時代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6-06-02





      6月1日,山西省大同古城內,耗資數百億元人民幣、規模達3.28平方公里的明代古城仍在修復當中。煤炭城市特有的黑灰底色正被綠色替代。這座以煤炭儲量占據中國1/8而著稱的煤都似乎正在進入“后煤炭時代”。


      近代以來,大同因煤而興,其煤炭儲量高達718億噸,位居中國產煤城市之首。


      以往,在大同的GDP構成中,同煤集團貢獻超過50%。在這座城市,“同煤子弟”曾經是身份、地位等諸多人生附屬物的象征。


      時至今日,煤炭輝煌不再,“一煤獨大”模式難以為繼。


      幾天前,同煤集團下屬上市公司——“大同煤業”發布公告剝離不良資產。此舉被解讀為“轉讓虧損資產,改善上市公司業績”。


      在“煤炭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煤企融資成本偏高,出售資產補充資本成為一種無奈選擇。


      對于煤炭工人而言,煤炭寒流帶來的“收入減少、轉崗分流”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在大同“恒安新區”,這個聚集超過30萬人口、號稱亞洲最大居民小區內,同煤職工占據主流。


      夜幕降臨,當地居民照例敲著鑼鼓,手持扇子集體鍛煉。和風靡中國的“廣場舞大媽”群體不同,這里的人群中夾雜著不少年輕男女。一位中年女性表示,這里煤礦子弟多、待業青年也多。煤礦不景氣,很多人就在家歇著。


      在當地社交媒體上,年輕人一邊抱怨著“降薪”,一邊熱切關注著“職工安置”政策的出臺。對于轉行謀生,多數人直言“迷茫”。


      不過,在煤炭寒流刺激之下,煤都轉型正在加速。


      剛剛結束的大同“兩會”上,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表示,作為典型資源城市,大同將文化旅游產業確定為新興主導產業之一,將文化旅游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經濟增長點。


      站在大同魏都大道一側,全長約1800米的古城西城墻正在加緊施工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施工人員正在打磨木制建筑構件。放眼望去,大同古城面貌初步顯露。


      出租車司機張強化名是土生土長的大同人,親朋好友多半和同煤有關。對于煤炭帶來的喜與憂,張強的感受樸素又直觀。“前些年,同煤工人收入高、出手大方,各行各業都好做。”張強說,現在,煤礦工人收入減少,所以,減少消費、壓縮支出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于正在修復的古城,張強寄予希望,但他同時表示,古城修復、配套還不完善,外地游客大多匆匆來去,發展旅游還需時日。


      漫步古城街巷,一邊是整齊劃一的旅游街區,一邊是拆除未完的低矮平房。在地方財政銳減的背景下,古城修復進程放緩。


      此前,山西官方力推一項名為“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的展會,由各地市競爭申辦,希望借此激發地方經濟活力。


      身為煤炭重鎮,大同表現出強烈的申辦意愿。除了市委書記親自登臺演講推介外,在網絡投票環節,總人口300余萬的大同目前已有近100萬投票,位列山西11地市之首。


      對于經濟轉型,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強調,要通過市場化運作,真正讓大同古城活起來、火起來,成為繼煤炭資源之后又一大資源“富礦”。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