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上升為支柱產業
在經濟轉型發展的大潮中,山西省大力培育發展具有后發優勢的經濟體。經過5年來的努力,裝備制造業在上升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第三大支柱產業的同時,其稅收增速也在穩步提升,上升為山西省第三大經濟主體稅源。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山西省國稅局總會計師沙宏說,這既是中國版“工業4.0計劃”,也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裝備制造業發展迎來了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和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形勢下,山西形成了一批在全國同行業具有明顯優勢的企業和產品。如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生產的深圳“世界之窗”旋轉舞臺和奧運“鳥巢”升降舞臺、永濟電機廠生產的內燃機牽引電機、經緯紡機山西分公司生產的細紗機、榆液集團公司生產的高技術液壓系統等30多種機械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占有較大市場份額。2015年,在裝備制造業成為山西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行業的趨勢引領下,“山西制造”全面活躍在“中國制造”的大舞臺上。
裝備制造業稅源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既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又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據統計,“十二五”時期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稅收累計完成402.5億元,占整體稅收的3.9%,比“十一五”時期提高了0.5個百分點。2015年裝備制造業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0.4%,上升1.2個百分點,稅收完成57.8億元,比上年增收近3億元,同比增長5.5%,占工業稅收比重10.1%,比上年占比提高5.4個百分點。包括計算機通信在內的新興裝備制造業稅收完成22.6億元,同比增長30.3%,彰顯了裝備制造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巨大活力。
沙宏說,穩步快速發展的重點稅源企業對稅收的貢獻十分突出。2015年,山西省國稅局重點監控的裝備制造企業共92戶,累計繳納增值稅22.7億元,占該行業增值稅總額的48.5%。據統計,在“十二五”期間,山西省裝備制造業年納稅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每年保持在41戶左右,繳納的稅收收入年均增長12%,占行業稅收的比重由2010年的39.2%發展到2015年的半數以上。從獲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和稅收貢獻能力等綜合角度來看,裝備制造企業稅源發展水平和質量都比較高。
優質稅收服務助推產業升級
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戰之年,為制造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將推動我國制造業步入向中高端邁進的新階段。良好的產業基礎將助推山西裝備制造業轉型與升級。據了解,2016年山西省在確定“國家級及省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六大傳統裝備制造產業、六大潛力裝備制造產業、五大特色裝備制造產業”布局的基礎上,把煤機、煤化工裝備、煤層氣裝備、軌道交通裝備和新能源汽車制造等一系列重大先進裝備制造項目作為發展重點,進行全面布局。
山西省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將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切實發揮好加速折舊、加計扣除和投資抵免等各類優惠政策的疊加效應,通過財政返還、土地支持等形式幫助企業間接融資并積極引導企業上市直接融資,在依法行政的范圍內,最大限度減輕企業負擔,積極鼓勵企業創新,促進山西裝備制造業在提質增效中向高精尖邁進。(本報記者胡正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