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山西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
當今世界,文化旅游已成為各國經濟發展關注的重點,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推進大會上說:“必須從以煤為基慣性思維中解放出來,必須從煤堆里跳出來發展非煤產業。在七大非煤產業中,第一位就是文化旅游業,山西厚重的文化資源和自然風光資源,我看比擁有的煤炭資源更豐富,更有特色。”在山西經濟轉型發展、尋求突破的當下,可謂視野高遠,一語中的。
那么,山西省旅游發展的優勢有哪些?下一步該在哪些領域進行突破?就這些問題,山西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接受了本報筆者的專訪。
“巍巍太行山,滔滔黃河水,孕育了極具山西特色的燦爛文化,留下了遍布全省的物質文化遺產,使山西的旅游資源在全國獨樹一幟。”馮建平說,目前,山西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及數量高居全國第一的32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45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馮建平認為,豐厚的文化旅游資源,使得推動文化旅游業改革發展成為優化山西省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的內在需求。
“對山西而言,站在旅游的角度,深入發掘文化底蘊就抓住了核心價值;放眼文化的前景,聯手旅游就抓住了巨大市場。”馮建平說。
據悉,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山西省旅游業已初步形成了宗教古建、晉商文化、尋根覓祖、太行山水、黃河風情、紅色經典六大旅游板塊和與之相對應的八條精品線路。2011年到2014年,全省旅游接待量由1.5億人次增長到3億人次,年均增長18.92%;旅游總收入由1342億元增長到2846億元,年均增長20.67%,勢頭異常迅猛。
馮建平表示,山西的旅游產業起步較晚,在全國旅游市場的大格局中,山西旅游業屬于新興市場,總體上處于快速上升階段,這是山西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推動力和機遇。“正是基于我們對旅游資源和市場的分析,堅定了全省上下抓旅游的信心和決心。”馮建平認為,旅游業發展恰逢其時,山西旅游業發展大有可為。
在談及該如何發展旅游時,馮建平提到,面對當前旅游業發展的新情況,既要充滿信心,也要有憂患意識,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對一些旅游業發展碰到的瓶頸,要深入研判、早做謀劃,軟硬環境盡快走在前列。
來源: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