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山西省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戰場。日前,省經信委印發《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2015年行動計劃》和《山西省傳統優勢產業三年推進計劃(2015-2017年)》,提出了焦化、鋼鐵、有色、電力、煤化工五大傳統產業的三年發展圖景,為下行壓力巨大的五大傳統產業逆勢發力添加了新的動力。至此,為做好煤與非煤這兩篇文章,我省明確《三年推進計劃》的產業已達13個。
6月中旬,我省出臺《山西省新興制造業三年推進計劃(2015年-2017年)》和《新興制造業2015年行動計劃》,規劃布局、重點扶持八大新興制造業。這八大產業為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食品、醫藥、輕工、紡織。
煤化工產業,做精做深煉焦化產品產業鏈,優化提升傳統煤化工,大力發展高端化學品,走出一條具有山西特色的煤化工發展之路。力爭2015-2017年我省煤化工產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0億元,年均增長30%,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600億元,年均增長20%。
焦化產業,按照“穩焦上化、以化補焦、焦化并舉、上下聯產”總體思路,堅持產能置換、市場交易機制,嚴格禁止新增焦化產能,穩步推進節能環保高效大型機焦項目建設,促進裝備水平升級。2017年底,在大焦爐建設方面,建成20個環保節能高效現代化大機焦項目,產能3200萬噸,涉及投資400億元,并完成相應置換產能的淘汰工作。
鋼鐵產業,以延伸產業鏈條、優化品種結構、深化節能減排、推動兼并重組、加強資源保障等為重點,平穩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加快提高產業競爭力,實現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到2017年,全省鋼鐵產能嚴格控制在現有水平,逐漸規范在建產能,繼續淘汰落后產能。
電力產業,積極推進煤電深度融合、創新電力直接交易方式、加快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強化電力運行調控,促進我省電力產業健康發展。到2017年底,全省省調主力發電企業全部實現煤電一體化或長協合同運營全覆蓋;現役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國家已批復的四條外送電通道建設,力爭達到4000萬千瓦的外送電能力。
有色金屬產業,平穩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實現有色產業轉型升級。到2017年,全省氧化鋁、金屬鎂產能嚴格控制在現有水平,逐漸規范在建產能,繼續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承接其他地區轉移的電解鋁產能,力爭我省電解鋁產能提高到180萬噸。(記者 張臨山)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