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山西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山西金融振興以及金融改革發展總體規劃的要求,該省《促進山西金融振興2015年行動計劃》正式出臺,以求著力破解因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融資供求矛盾,這對中小化工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則利好消息。山西一些化工企業的負責人紛紛向記者表示,這一行動計劃的出臺就意味著山西吹響金融振興的號角后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全省化工企業融資將迎來曙光。那么該省的化工企業融資現狀如何?企業有何期待?山西各級政府和金融部門將如何支持企業發展?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市場下行 “錢”路不暢
“現在基本是賠本的買賣,干了幾十年的電石,反倒不知道咋干呀。”山西山陰石星化工公司總經理王強賢一見到記者便倒出一肚子苦水。
石星化工是一個以電石為原料生產石灰氮的中型化工企業,主要產品石灰氮由于價格一路下滑,目前市場價為2300多元,而生產成本就高達2200多元,企業基本不賺錢,經營面臨困難。“一方面是產能過剩,有市場沒價位;另一方面是企業運行成本太高。”王賢強說,“現在貨款回籠慢,庫存壓力相當大,公司年產13萬噸的產能只釋放了1/3,不能滿負荷生產。”
為了加快公司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石星化工準備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年產10000噸雙氰胺和年產5000噸電子級雙氰胺項目,依靠自身多年來的生產積累已經籌集4000多萬元資金,但尚有2000多萬元的缺口。王賢強說,企業雖然擁有石灰氮領域的核心技術、科技研發和生產管理人才優勢,但受制于資金短缺,轉型升級項目無法上馬。“我們就只欠融資東風了,如果政府給予新上項目資金獎勵,金融部門也對精細化工項目予以資金上的大力扶持,化工企業一定能夠突出困境,走上轉型升級壯大之路。”王賢強說。
在山西,像石星化工這樣,傳統產品遭遇困境,意圖在新產品上實現突圍卻為錢所困的中小化工企業不止一家。
活性炭是大同市光華活性炭公司的拳頭產品,目前國內原煤價格下跌,按理說活性炭企業理應活的更“滋潤”些。
但該總經理湯興軍告訴記者,活性炭屬于傳統產品,市場供大于求,精明的國外客商也摸清了活性炭原料降價的“底牌”,倒逼活性炭企業降價銷售。同時,一些效益不行的活性炭企業,為了生存,不顧成本低價促銷,導致整個活性炭行業呈惡性競爭態勢。和往年相比,今年每噸活性炭價格下跌700~1000元左右。受制于資金匱乏,現有的炭化爐難以啟動,一些高端產品難以生產。據他估計,晉北地區20多家活性炭企業保守資金缺口在3億元。
在山西玉龍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榮慶生看來,企業有市場、有技術、有人才,但是由于資金鏈的緊張,影響企業簽更多合同,這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據榮慶生介紹,玉龍化工目前有年產1000噸甲基肼、550噸三嗪環兩條生產線。公司計劃總投資30億元,建成年產值50億元的精細化工產業基地,涉及醫藥化工、軍工化工、基礎有機化工、農藥化工和應用化工五個領域。規劃一期醫藥化工的產品為頭孢曲松類藥物中間體三嗪環,產能500噸/年;軍工化工是以甲基肼為代表的推進劑系列產品,已獲得國家航天體系供貨資格,產能達到2000噸/年。二期基礎有機化工是乙撐胺,產能30千噸/年項目,擁有10余項發明專利,能夠填補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三期是農藥化工,以代森錳辛、甲羧除草醚等10余種殺菌劑和殺蟲劑的原藥為主要產品。現在公司已陸續接到新產品訂單,但受困于資金缺口較大,送上門來的訂單也難以吃下,公司進退兩難。
在山西利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熱裂解廢橡膠和炭黑生產成套設備,已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10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然而,公司副總經理張善偉卻告訴記者,盡管多家客戶簽訂成套設備采購意向協議,但苦于缺乏資金,項目難以啟動,更談不上轉化成經濟效益。“如果能夠順利融資到2億~2.5億元,公司的第三代成套裝備就能早日投入運行,到那時效益可以說將幾何級地增長。”張善偉說。
多方發力 “錢”路可通
為了擴大企業的融資渠道,山西省金融系統積極應對,探索各具特色的融資“路徑”支持企業的發展。
工商銀行山西分行行長周瑋表示,工商銀行在標準工程、新興產業、打造融資平臺對接方面,包括用間接融資的方式解決小微企業、三農的融資難問題。建設銀行山西分行行長尚朝輝表示,根據山西提出的金融振興的規劃意見,一方面要對接好山西十大項目工程、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民生領域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支持好山西轉型發展需要的金融服務。還要加強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信貸投入的服務,以創新的方式開拓新局面。記者從山西省金融辦公室了解到,今年前兩個月山西省共實現各類融資1307.9億元,完成全年融資計劃的31.14%。
在政府政策和金融系統的支持下,目前,部分企業的資金難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湯興軍告訴記者,在當地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支持下,采用貼息貸款、企業相互擔保的形式,目前公司的資金難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如果資金支持額度達到1000多萬元,不僅能夠實現炭化料自給,而且工藝流程也能更進一步優化,每年至少可以增收600多萬元。如果規劃資金全部到位,公司就能夠進行產品換代升級,生產市場前景好、品質更高的活性炭系列產品,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如果晉北20家活性炭企業都能享受到山西金融振興的利好政策,達到產品高端優質、抱團共度時艱,必將在國際活性炭市場取得更多話語權。
“眼下,公司通過政府擔保的形式以及建行、華夏銀行的支持下,已經陸續到位資金近2000萬元。”張善偉激動地告訴記者,如果不是政府做擔保,企業別說進一步做大做強了,就是維持現有生產經營也困難重重。目前,公司在做好三代成套裝備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大科技研發和市場拓展力度,全力推進廢輪胎熱解再生炭黑作為瀝青改性劑項目,形成成品化的路用炭黑改性添加劑,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填補抗紫外線老化瀝青改性添加劑行業空白。
王強賢建議,政府給予企業融資或者其他幫扶方式的優惠政策,可效仿內蒙古自治區采取三級補貼的辦法,精準幫扶企業,有效破解中小化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同時對于新建項目給予資金獎勵等,為企業的長效穩定發展保駕護航。而企業自身應在不斷開拓市場的同時,內部挖潛降耗,走轉型發展之路。
與此同時,山西中小化工企業也結合自身實際,在融資方面試水探路,千方百計緩解資金壓力。
一些中小化企正在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方面進行嘗試。5月19日,山西金源鑫節能環保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Q板(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成功掛牌,這是山西省首家節能環保型企業成功登陸Q板市場。董事長梁喜春介紹,該公司是一家民營科技企業,主營合同能源管理,不銹鋼瓦楞板、散熱器、熱交換器、冷卻器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不銹鋼制品的深加工。預計到2016年,公司年總產值將超過3億元,凈利潤3000萬元。此次依托Q板掛牌,該公司將能通過定向增資擴股或者參與發行私募債等模式進行股權融資,為企業在創新中占領行業制高點解決融資難題。
政策推動 “錢”景可期
近期,山西省各級黨委政府和金融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從《關于促進山西金融業振興的意見》到《促進山西金融振興2015年行動計劃》正式出臺,對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作出了重要部署,推出金融振興“路線圖”,并打出一系列“組合拳”。
一是要求各級政府加強對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組織領導,成立專門機構,出臺扶持政策,強化宣傳培訓,建立激勵機制。同時明確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的主管部門,制定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規劃,對企業參與股改,制定專項優惠政策,對上市、掛牌、融資的企業進行獎勵,對改制前產生的稅收問題,要研究制定優惠政策。要開通服務于企業股份制改造的綠色通道,在土地、稅收、補貼、確權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是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健全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綜合利用財政、稅務、工商等行政手段,建立企業上市直通車制度,推動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上市融資。同時,要推動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用好資本市場。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提高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和水平;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支持上市公司開展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注入優質資產,開展股權質押融資,推動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國企和國控資源的活力,發揮上市公司在轉型升級中的整合和牽引帶動作用。此外,還要發展區域性場外市場,推動期貨交易,加快交易平臺建設,活躍金融要素市場。《關于促進山西金融業振興的意見》提出,力爭在企業上市方面,2020年,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公司數量分別突破60家、30家、30家、300家,總數達到420家。
三是《關于促進山西金融業振興的意見》提出,要著力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通過進一步鞏固信貸傳統融資方式,拓寬新的融資渠道,最大限度提高股票和債券融資比例、加快險資入晉、推動發展資產證券化,到2020年,實現山西省間接融資比2014年增長45%,直接融資比2014年翻一番,力爭使全社會融資總量比2014年增長60%。為支持實體經濟融資,山西省將建立常態化項目對接機制,保障重大項目融資。
四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目前,山西省財政廳已委托兩家基金管理公司設立了六支基金,首批12億元的政府引導資金已全部撥付到位。六支基金中有五支將采用資金認繳制,突破財政資金和社會資本一比四的募資比例,這也就意味著,在財政資金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將引導可以超過四倍的社會資本投向裝備制造、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等七大產業。
五是《促進山西金融振興2015年行動計劃》中提出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占GDP的比重超過7.5%。社會融資總量超過4200億元,其中,間接融資(銀行貸款和表外融資)超過3200億元,直接融資1000億元。此外,還將推動山西省國信集團年內完成山西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建設。加快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補充資本金,承擔政策性融資再擔保職能。用市場化方式整合山西產權交易市場。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些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將對資源性大省的山西化工企業產生積極的效應,而企業也希望這樣的利好能夠盡快落實,幫助企業擺脫資金困境。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