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業是全球第一大產業,食品銷售收入在我國輕工行業中占45%的份額,山西省食品產業占輕工業比例的70%以上。”山西省輕工業行業管理辦公室主任閻振恒表示,山西省發展食品產業具有明顯的區位、能源、勞動力以及消費市場優勢,對投資者來說更是一大利好。近日《山西省食品產業三年推進計劃》和《山西省食品產業2015年行動計劃》的出臺,為全省食品行業發展規劃了重點,指明了方向,山西食品產業將作為區位新名片獲發展契機。
托舉朝陽產業
發展注入新活力“政府將食品產業作為新支柱產業重點扶持,是山西省現階段發展的需要。”閻振恒表示,與其他產業相比,食品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即持續發展性,也就是食品產業什么時候都需要發展,什么時候發展都為時不晚。閻振恒稱,食品產業在任何國家或地區,任何一個發展階段,都可以作為支柱產業而存在。“民以食為天”,無論外界經濟發生如何變化,食品產業都是受經濟波動影響最小的行業之一。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山西省食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272家(山西食品企業3000余家),銷售收入657億元(全行業760億元)。同時,依托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全省食品產業基本形成以酒類、食醋、乳品、小雜糧、肉、食用油、干鮮果蔬、功能食品、淀粉制品、飲料、方便食品等為主的產業體系。從現狀來看,目前山西省食品產業占輕工業的比重已達到70%以上。眾所周知,山西省歷來以大宗能源材料生產和輸出為主。此次,把食品產業這樣一個輕工業產業的分支單獨拿出來,重點培育,足以彰顯食品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政策的出臺,也將為山西省食品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鞏固品牌地位
提升產品競爭力“以骨干企業、重點園區、重大項目為載體,做強做優三大傳統行業,做精做細五大特色行業,同時,培育壯大三類現代行業,將食品產業打造成山西省支柱產業。”閻振恒認為,“推進計劃”清晰地繪制出了全省未來3年食品產業發展的新藍圖。閻振恒分析認為,過去山西省食品產業依靠得天獨厚的能源、勞動力、消費市場等優勢已取得了較大發展,但與國內先進省份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總的來說,山西省傳統食品發展還不夠壯大,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以酒類舉例來說,山西酒業以白酒為主,汾酒集團和杏花村酒業是行業的龍頭企業。近幾年來,因外界環境的干擾,山西汾酒受到一定沖擊。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企業在省內雖已雄踞翹楚,但真正走出去、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推進計劃”明確了未來3年,全省不僅要鞏固提升汾酒品牌地位,還要通過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優惠,帶動山西酒業整體上位。比如,將在白酒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葡萄酒、啤酒等不同類型的產品。通過發揮骨干企業的核心作用以及開拓莊園酒生產、酒文化旅游等,培育相關經濟增長點,擴大產業格局,把傳統酒業做強做優。同時,通過培育一部分產業集群,打破原有分散的、小型的產業布局,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再比如,小雜糧、特色食用油、干鮮果蔬類產品,將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精深加工水平,發展復合面制品、熟食制品、高精煉油、干鮮果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提升特色產品身價,將獨有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成獨有的特色食品。
重點精準幫扶
產業升級全方位今年3月,第92屆全國糖酒會在四川成都舉辦。作為山西省重點推薦產品——戎子酒莊生產的葡萄酒在糖酒會上一經亮相,便引來喝彩。在戎子酒莊成績斐然的背后,是資本的大量投入。作為煤炭企業轉型的成功代表,戎子酒莊的投資企業——山西永昌源集團,自2007年啟動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鏈作為轉型方向,正式進軍食品行業。數據顯示,當時戎子酒莊的投資規模達2.16億元,不僅建成了上萬畝的葡萄種植基地,還組建年產達5000噸高檔葡萄酒生產線。“戎子酒莊的成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與特色資源相比,企業轉型缺的是資金。”閻振恒稱。基于此,此次“推進計劃”和“行動計劃”研究制定了山西省食品產業“十三五”發展大綱,在明確發展路徑的同時,通過鼓勵技術創新、資本投入,培育名牌產品,引導食品產品研發和產業資金投向。“行動計劃”明確,2015年,山西省將重點實施“5479”工程,推進54個重點項目,精準幫扶40戶重點企業,建設9個產業聚集區,力爭全年完成投資350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銷售收入700億元,同比增長7%。閻振恒表示,未來3年,全省將建立完善重大項目調度機制,建立政府、企業對口交流和長效服務機制。充分利用省級科技創新、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和國家專項資金,加大對企業建設項目的扶持力度。另外,政府將積極促成營銷平臺的搭建,幫助企業由傳統市場營銷向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方式轉變。通過組織參與省內外推介交易會、搭建銀企合作平臺、技術研發孵化等方式,為企業提供精準幫扶,從而促使整個產業全方位升級。
鏈接
做強做優三大傳統行業酒類白酒發揮杏花村酒業和汾酒集團龍頭帶動作用,鞏固提升汾酒品牌地位;培育葡萄酒莊園化生產;推廣啤酒無氧釀造、無菌過濾等。食醋發展風味醋、保健醋、美容醋及醋飲料;整合榆次、清徐中小企業,統一工藝標準等。乳品加快太原、忻州、陽泉、晉中等山西中北部奶源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巴氏殺菌乳、脫脂乳粉等高端乳制品和棗味、核桃味等特色奶產品等。
做精做細五大特色行業小雜糧加工重點發展復合面制品、熟食制品等主食化營養制品;推進利用小雜糧生物營養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擴大晉北、東西兩山小雜糧生產區的加工規模。肉類加工重點推進冷排酸肉和高品質肉制品加工;推進禽畜血液、骨組織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大力扶持清真特色肉制品發展。特色食用油加工建設晉北、晉西北、晉東等胡麻油、沙棘油、核桃油、杏仁油等加工聚集區;提高油料綜合利用程度。逐步形成以豆油為主、胡麻油、玉米胚芽油等為特色的產業格局。干鮮果蔬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重點開發核桃、紅棗、山楂等干鮮果品,形成果凍、脆片、果醬等系列產品;發展脫水蔬菜等系列產品;開展果蔬皮渣綜合利用技術研究,開發果蔬功能產品。功能食品建設晉北、晉西北、晉東南銀杏和沙棘等功能食品加工區等。
培育壯大三類現代行業飲料制造重點發展植物蛋白飲料;發展果蔬飲料、乳飲,建設果汁和濃縮果汁基地;建設飲用水生產聚集區。淀粉制品發展薯類淀粉,向變性淀粉、飴糖、液體葡萄糖等產品方向延伸,建設長治、忻州兩大淀粉產業集群。方便食品重點發展各類米、面、禽蛋、果蔬熟食制品、速凍制品;擴大各類半成品方便食品生產規模,培育太原、晉中等方便食品產業集群。
來源: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