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朔州打造桑干河百里生態農業經濟帶


    時間:2015-04-29





    近年來,朔州市以桑干河為軸,建設百里生態農業經濟帶,打造優勢發展區域,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去年,該區域糧食總產量達近百萬噸,占全市的90%;奶牛存欄量達到16萬頭,占全市的90%左右;年出欄肉羊300多萬只,占全市的60%多;生豬飼養量達58萬頭,占全市的70%多。奶、肉總產量分別占全市的90%和70%左右。

    桑干河流經朔城區、山陰縣、應縣、懷仁縣,是山西境內第二大河流,在朔州市內流域面積約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70%。為此,朔州市堅持打造桑干河特色種植“隆起帶”。他們結合保護性耕作和高標準示范農田建設,加快沿河耕地的節水改造步伐,改變農民大水漫灌習慣,減少次生鹽漬化危害。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成雙百萬畝高效節水農田,即:在井灌區以管灌、噴灌、滴灌、滲灌為主,建設100萬畝高效節水示范田;在河灌區以渠系改造和田面節水為主,建設100萬畝集中連片節水示范田。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集中連片加快設施農業發展,著力將朔州市打造成京津地區重要的反季節果蔬生產供應基地和北方延秋露地瓜菜供應基地。特殊的自然氣候以及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一大批優質農產品。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60多萬畝,認證產品40多件,其中1件產品獲得綠色農產品認證、18個產品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5個產品獲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保護。“應州綠”蔬菜在山西首家通過了GAP認證,取得了出口海外的“通行證”。

    該市以農載牧、以牧富民、農牧并舉,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開發建設,進一步挖掘發展潛力,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集約化水平,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特色明顯、競相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格局,走種養加循環發展、產出高效、產品優質、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三年內,區域奶牛存欄達到20萬頭,肉羊飼養量達到600萬只,成為華北重要的優質奶源和羔羊肉生產基地。他們結合生態治理修復、濕地保護、設施農業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將創意理念和創新設計融入農業和旅游業發展中,進一步加大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以沿河的神頭泉域濕地、東榆林水庫和山陰縣濕地公園為重點打造三大休閑觀光旅游區,扶持有條件的設施農業園區發展以采摘、農家樂、森林氧吧及農耕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形成以百里水系為軸,三大景區為片、一批園區和文物古跡為點的塞外生態觀光休閑農業發展模式,著力打造具有明顯地域特色和人文歷史特點的塞外生態休閑避暑勝地。(記者安玉 通訊員崔金鑫 王虎)

    來源: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