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小雜糧”產業展翅騰飛


    時間:2015-04-28





    小雜糧是小宗糧豆的俗稱,泛指生育期短、種植面積少、種植地區和種植方法特殊,有特種用途的多種糧豆。其特點是小、少、特、雜。主要包括除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大作物之外的高粱、谷子、蕎麥(甜蕎、苦蕎)、燕麥(莜麥即裸燕麥)、大麥、糜子、薏仁、籽粒莧以及菜豆(蕓豆)、綠豆、小豆(紅小豆、赤豆)、蠶豆、豌豆、豇豆、小扁豆(后豆)、黑豆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膳食結構的調整,人們的膳食結構也從主食的單一型向多元型發展,對食材的選擇漸趨于綠色健康。

    小雜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較高的膳食纖維、微量元素。高鈣、低糖、高纖維、低脂肪等特征成為現代消費者餐桌上重要的糧食品種。

    小雜糧本身具有的安全性、營養性、保健性不但受到了國人的熱捧,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外國朋友的廣泛關注與青睞。

    “世界雜糧看中國,中國雜糧看山西。

    山西省山多坡廣,氣候多樣,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許多名優雜糧品種。小米、紅蕓豆、綠豆、燕麥、黍子、馬鈴薯等小雜糧品依托天然的地理優勢,種植面積和產量急遽增加,使山西成為名揚全球的 “小雜糧王國”。

    小雜糧產業的勞動密集、易于加工轉化等特性,加上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給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的山西小雜糧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小雜糧”種出大產業

    據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抽樣調查,2014年山西省雜糧種植面積為1385.7萬畝,圍繞糧食品種豐富、優勢明顯的特點,穩步實施以規模化、優質化和產業化為重點的“東西兩山”小雜糧生產優勢區域建設。

    2014年全省小雜糧生產再獲豐收。其中,谷子總產38.93萬噸,比上年增產5.9%;高粱7.51萬噸,增產7.4%;燕麥4.55萬噸,增產7.3%;糜黍9.73萬噸,增產4.4%;豆類31.36萬噸,增產1.9%;薯類39.13萬噸,增產8.6%。

    全省小雜糧單產均呈增長態勢,其中燕麥、豆類、薯類單產增幅均在3.0%以上;谷子、高粱、糜黍單產增幅保持在1.0~3.0%之間。

    右玉縣是山西小雜糧的主要集散地。目前擁有20萬畝的雜糧有機種植基地,十萬畝備用種植基地。燕麥、蕎麥、苦蕎、豌豆、扁豆、羊眼豆、馬牙豆、馬鈴薯等特色農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年銷售額近億元。

    沁州黃谷子實施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規模化擴展。在全縣建成集中連片千畝核心示范基地10個、良種繁育基地2個,發展種植大戶180多戶,形成以東、西兩山、漳河、圪蘆河、白玉河為主的“五大種植區域”。

    僅2013年,沁縣沁州黃谷子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其中有機谷子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綠色標準化谷子種植面積達到4.2萬畝),全縣沁州黃谷子總產量達到1250萬公斤,市場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這只是山西小雜糧種植一隅。朔州、忻州、婁煩等地的雜糧種植規模也在逐年擴大,為山西雜糧產業的騰飛借風添翼。

    如今,山西省小雜糧常年種植面積達2000萬畝,約占全國的10%,占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34%,總產量25億公斤,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25%,其中,谷子總產量居全國第二位,蕎麥總產量居全國第三位,燕麥總產量居全國第四位,馬鈴薯總產量居全國第五位。小雜糧產業及其附加產品不僅是山西省的農產品支柱產業,也是拓寬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小雜糧”市場潛力無限

    紅蕓豆、紅小豆等品種是山西省出口創匯的主要糧食品種;臨縣白豆、五寨彼麥、汾州香小米、沁州黃小米、黑小米等傳統小雜糧品種多次參加國際博覽會,獲得了較高的贊譽。

    地處黃土高原北部的大同市,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典型的高寒雜糧生產區。

    大同市緊抓這一商機,把雜糧產業確定為全市農業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之一,大力發展雜糧經濟,不斷延長產業鏈條,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品牌同步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14年,大同市雜糧播種面積達到180萬畝,占糧食面積的40%以上,產量占糧食總產的22%以上。主要雜糧作物有谷子、黍子、蕎麥、燕麥、豆類、馬鈴薯等。

    政策的傾斜、產量的增加、推廣力度的加大,催生了一大批知名的小雜糧品牌。東方物華的“東方亮”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靈丘苦蕎、大同小明綠豆等5個產品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廣靈小米、左云苦蕎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如今,大同市擁有山西省著名商標15個,大同市知名商標15個。其中,大同市莜面、豌豆、苦蕎茶等一直是中國國際農交會的暢銷產品;廣靈東方亮小米被選為北京奧運會、全國“兩會”專供產品;苦蕎等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供不應求。

    天鎮縣通航糧貿有限公司,是一家農產品出口企業。擁有1萬畝的種植出口原料基地和倉儲、加工等配套設備。通航糧貿立足為貧困農民服務,2013年扶貧對象多達600戶,提供就業崗位100人,以“公司+農戶”的模式,把當地農民種植的小雜糧全部收購出口,公司出口創匯總額高達177萬美元。

    該市另一家現代化雜糧加工企業——山西糾偏古膳要道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權托管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俗稱“q版”)掛牌上市,成為大同市第二家成功登陸“q版”的中小微企業。

    從國際市場看,我國小雜糧以每年遞增10%~15%的速度出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為山西的雜糧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

    山西小雜糧產業必將借勢升空,為“小雜糧王國中的王國”名號粉飾添彩!

    來源:中國糧油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