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開的原平市五屆五次人代會上,該市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70萬只羊產業大市”的年度目標,并抓住被列入全省35個畜牧重點縣、10大養羊重點縣的契機,通過以下五項具體措施,使目標從“報告”走向“一線”。
項目建設和考核論證齊抓。實施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項目,建設養殖園區,開展人畜分離環境治理和生產試驗示范,同時進行實用技術推廣與培訓,開展粗飼料生產和初級加工、糞污無害化處理等生產環節補助;建設中央現代農業肉羊良種繁育及標準化生產項目,新建標準化羊舍2230平方米、活動場4040平方米,草棚550平方米,青貯池1500平方米,道路硬化500米,單位購置計算機、電子耳標等生產管理設備9套;對現代農業肉羊良種繁育及標準化生產建設項目進行審核論證,確定符合條件的養羊專業合作社和農牧業公司,匯總上報省、忻州市農業和財政部門,經省、忻州市專業部門考察合格后認定。
品種引進和繁育改良同步。完善市、鄉、村(場)三級畜禽繁育推廣體系,加強種畜禽場和輸精站點建設,做好養殖場(區)種畜禽的合理配置,按照加大基礎母羊留存和引進基礎母羊“雙措并舉”的辦法,加快基礎母羊擴群;推廣羊多胎繁育技術,建成“育、繁、銷”一體化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推廣獨立建站、統一供種、行業監管、網絡配送、分散配種模式及“養殖場(公司)+養殖合作社+養殖戶”等多種發展模式。
草地建設和飼料開發并舉。按照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以基地、規模養殖和小區園區養殖為依托,以提升質量為紐帶,推進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使生態畜牧經濟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以退耕還牧工程為重點,推進飼草建設和飼料開發,實施生態保障項目,有效增加草坡、草場面積;抓好人工草地建設和天然草地治理,改良“三化”草地,做好飼料推廣和開發利用;推行草畜平衡,處理好草地保護、建設與合理利用關系,為舍飼養殖提供豐富的飼草料資源:按照忻州市種植推廣新型牧草籽粒莧精神,該市下發《關于全面開展籽粒莧種植推廣的通知》,在政府引導下,進行種植推廣和開發利用,發展養殖和飼料加工業;邀請忻州市專業技術人員,對該市重點養殖場戶進行種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培訓;深入鄉村開展推廣工作,提供種植管護技術、優良籽種。
建立體系和扶持龍頭合力。在完善市、鄉、村(戶)養殖體系的基礎上,夯實產業基礎,做大做強現有骨干企業,創新機制,整合重組優勢資產,逐步向現代企業集團過渡;新上馬一批具有產業優勢、區域特色、市場前景看好的加工企業,籌建1個年屠宰加工能力20萬只肉羊的生產線,著力培育規模大、技術強、輻射廣的大型羊肉產品、飼草、飼料加工企業;吸引周邊縣區、省內外知名企業及本地轉型企業廣泛參與,建設飼草、飼料、獸藥和活羊交易等綜合市場。
免疫措施和建立檔案聯手。全力推進動物疫病防控規范化管理工作,從養殖場管理、生物安全、免疫接種、消毒滅源等多方面入手,注重檔案完善和信息收錄,加強應急機制建設,提高免疫密度;該市防治動物重大疫病指揮部下發《關于切實加強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文件,各部門協同配合,全力進行疫病防控。同時,強化防疫檢疫基礎建設,規范養殖檔案和免疫檔案,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疫病防治預警和防控追溯機制,對飼料生產、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和流通銷售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信息查詢和可追溯管理。
項目建設和考核論證齊抓。實施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建設項目,建設養殖園區,開展人畜分離環境治理和生產試驗示范,同時進行實用技術推廣與培訓,開展粗飼料生產和初級加工、糞污無害化處理等生產環節補助;建設中央現代農業肉羊良種繁育及標準化生產項目,新建標準化羊舍2230平方米、活動場4040平方米,草棚550平方米,青貯池1500平方米,道路硬化500米,單位購置計算機、電子耳標等生產管理設備9套;對現代農業肉羊良種繁育及標準化生產建設項目進行審核論證,確定符合條件的養羊專業合作社和農牧業公司,匯總上報省、忻州市農業和財政部門,經省、忻州市專業部門考察合格后認定。
品種引進和繁育改良同步。完善市、鄉、村(場)三級畜禽繁育推廣體系,加強種畜禽場和輸精站點建設,做好養殖場(區)種畜禽的合理配置,按照加大基礎母羊留存和引進基礎母羊“雙措并舉”的辦法,加快基礎母羊擴群;推廣羊多胎繁育技術,建成“育、繁、銷”一體化的良種繁育推廣體系;推廣獨立建站、統一供種、行業監管、網絡配送、分散配種模式及“養殖場(公司)+養殖合作社+養殖戶”等多種發展模式。
草地建設和飼料開發并舉。按照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以基地、規模養殖和小區園區養殖為依托,以提升質量為紐帶,推進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使生態畜牧經濟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以退耕還牧工程為重點,推進飼草建設和飼料開發,實施生態保障項目,有效增加草坡、草場面積;抓好人工草地建設和天然草地治理,改良“三化”草地,做好飼料推廣和開發利用;推行草畜平衡,處理好草地保護、建設與合理利用關系,為舍飼養殖提供豐富的飼草料資源:按照忻州市種植推廣新型牧草籽粒莧精神,該市下發《關于全面開展籽粒莧種植推廣的通知》,在政府引導下,進行種植推廣和開發利用,發展養殖和飼料加工業;邀請忻州市專業技術人員,對該市重點養殖場戶進行種植、管理、加工等方面的培訓;深入鄉村開展推廣工作,提供種植管護技術、優良籽種。
建立體系和扶持龍頭合力。在完善市、鄉、村(戶)養殖體系的基礎上,夯實產業基礎,做大做強現有骨干企業,創新機制,整合重組優勢資產,逐步向現代企業集團過渡;新上馬一批具有產業優勢、區域特色、市場前景看好的加工企業,籌建1個年屠宰加工能力20萬只肉羊的生產線,著力培育規模大、技術強、輻射廣的大型羊肉產品、飼草、飼料加工企業;吸引周邊縣區、省內外知名企業及本地轉型企業廣泛參與,建設飼草、飼料、獸藥和活羊交易等綜合市場。
免疫措施和建立檔案聯手。全力推進動物疫病防控規范化管理工作,從養殖場管理、生物安全、免疫接種、消毒滅源等多方面入手,注重檔案完善和信息收錄,加強應急機制建設,提高免疫密度;該市防治動物重大疫病指揮部下發《關于切實加強小反芻獸疫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文件,各部門協同配合,全力進行疫病防控。同時,強化防疫檢疫基礎建設,規范養殖檔案和免疫檔案,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疫病防治預警和防控追溯機制,對飼料生產、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和流通銷售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信息查詢和可追溯管理。
來源:忻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