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技術,山西化企轉型升級的“壓艙石”


    時間:2015-04-07





      日前,中國化工報記者在山西省知識產權局采訪時獲知,2014年,山西省發明專利申請6107件,比2013年增長1.4%;授權發明專利1559件,增長17.0%;有效發明專利達到6284件,突破6000件大關,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7件,增長19.7%。發明專利申請占申請總量38.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企業作為發明專利申請和維持主體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目前,專利技術在山西化工行業應用如何?專利研發和保護又有哪些問題值得關注?專利技術又是如何助力山西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專利技術,化蛹成蝶

    “在經濟下行的重壓下,要想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向科學技術要效益。一方面要生產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另一方面要利用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產品競爭力。”山西晉煤集團煤化工事業部技術管理處處長劉福增向中國化工報記者表示,晉煤依靠小滾筒大采高采煤工藝研究及裝備研制項目解決了我國3~8米煤層開采設備結構復雜、安全性差、適應性差等問題,實現了采煤工藝技術領域新突破。U型井、L型井、羽狀井等鉆井工藝的投入使用,在破解瓦斯抽放問題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礦井安全生產系數。小煤柱注漿留巷技術有效提高了礦井回采率,一年創效上億元。

    “在煤化工市場持續低迷的境況下,晉煤集團把公司發展的重點放在了‘三高煤’的綜合利用上,開始了以晉煤爐(JE爐)研發為核心,開發適應晉城高灰分、高灰熔點、無煙末煤利用的新型氣化技術。”晉煤集團煤化工研究院院長原豐貞告訴記者,晉煤旗下的晉開公司與華東理工大、中石化寧波工程公司、上海鍋爐廠合作研發,證明了航天爐試燒晉城無煙末煤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實現了氣流床氣化工藝的重大突破;同時積極開展適合山西高灰熔點及低質煤大規模粉煤氣化技術開發與工業示范、晉城高硫無煙塊煤適應常壓固定床氣化的技術研究及工業試驗等多個氣化技術研究,解決了無煙煤氣化技術瓶頸問題。

    晉煤集團不僅把視野放在了裝備技術研發上,同時也對工藝技術進行優化創新。晉煤集團旗下的浙江晉巨公司以自產的液氨、氫氣等大宗初級產品為生產原料,通過引進新型催化劑,改進工藝設計,形成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丁醇直接氨化法清潔生產丁胺工藝,該工藝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工藝控制、清潔生產和環境風險控制等方面具有行業領先優勢,年增加銷售收入5000多萬元。

    據了解,晉煤集團依靠科技創新,有效破解了企業在煤炭安全高效開采、高瓦斯礦井治理、礦井防治水、煤層氣勘探開發、煤氣化技術攻關、節能環保技術等領域的很多技術難題。

    “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于提升化企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誰有專利技術誰就能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山西利達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永利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過去利達公司主要從事廢橡膠輪胎的翻新利用,受制于規模小、家庭式作坊多、競爭無序等影響,經濟效益不甚理想。近年來,該公司把目光轉向了利用廢輪胎熱裂解提煉橡膠油和制造炭黑上,研發自制了20余臺廢輪胎熱解設備,并取得了9項國家專利授權。目前,該公司研發的廢輪胎再生炭黑瀝青改性劑產品已經在青海玉樹等地得到初步應用,測試表明摻入再生炭黑對于瀝青抵抗強紫外線光老化的能力較強,尤其在西藏、青海等高緯度地區紫外線輻射強烈,對路面抗紫外老化技術的需求最為突出,而市場上對于延緩路用瀝青的老化耐久性能的改性劑及瀝青產品尚屬空白。

    “自主研發的煤質壓塊活性炭已經成為華青增效創收的主打品牌,也是全面實現活性炭上檔升級和轉型發展的‘壓艙石’。”山西華青活性炭公司總經理康躍福表示,壓塊活性炭占領了國內70%的市場,已經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去年該公司活性炭在國際國內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全年銷售量突破萬噸,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專利研發,多元并進

    “目前從事新技術研發的科研機構不僅有官辦、大型企業辦,更涌現出一大批民辦的專業科研機構,呈現出多元化上升態勢。有不少民營企業的專利發明代表了一個產業的發展水平,有的專利發明達到了世界級水準。”大同專利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姜忠揚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他所創辦的私營性質的專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范圍囊括了醫藥、化工、清潔燃料、新能源及廢舊物質綜合回收利用等多個領域,為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提供了平臺。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已成功為多家企業研發并推廣新技術134項,其中有121項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對每項專利技術而言,關鍵是要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推廣應用,因此,中心經常組織專業人員到相關企業進行調研,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姜忠揚說,要在了解當今世界高精尖科技動態前沿的基礎上,將國內外的最新技術引進消化,有選擇針對性地投入使用,促使自己有新的發明創造。

    據姜忠揚介紹,針對利達公司在利用廢輪胎方面的技術瓶頸,2013年大同專利技術研究中心參與了該公司的技術創新工作,獲得負壓式調配罐裝塔等9項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并編制可行性報告,對企業技術改造進行咨詢、論證。

    同為民營企業的朔州市潤臻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利用粉煤灰生產新型建材,先后獲得33項技術獲國家專利,其中獲發明專利3項。2011年投資3000萬元成立了粉煤灰研發中心,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合作,研發成功綠色循環建筑材料――碳金板材,解決了粉煤灰與PVC結合的難題,使粉煤灰的利用由粗放型跨越到了高值利用領域,利用率占到了整個材料的70%以上。目前,潤臻公司年消化粉煤灰150萬噸,年產值達2.5億元。

    一些國有大型能源化工集團也發揮自身人才聚集、資金雄厚、產業多元并進的優勢,注重科技創新,加大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2014年4月1日山西陽煤化工機械有限公司主設計制造的我國首套水煤漿水冷壁氣化爐在山西太原下線,該技術打破了國外對新型煤氣化爐技術的壟斷。“通過科研院所協作研發,使企業的裝備制造優勢和院所的人才技術優勢有機融合,實現了1+1>2的效果。”山西陽煤化工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科研院所的專利研發是一個重頭戲,在某種意義上也體現著團隊的研發水準和實力。”山西農業大學分子農業與生物能源研究所所長李潤植教授認為,在利用微藻制油方面,該所將傳統收集、干燥、制油三步法改為微藻濕樣品制油一步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綜合效益。此外在能源藻種、二氧化碳緩釋、光生物反應器的研發方面,獲得了核心技術,尤其在藻種培養收集具有獨到優勢,目前培植的藻種生長快、易收集,光合固氮率高,其積累的油品品質更適合生物柴油制造。

    “要實現經濟新常態下的技術研發創新,首先是發展定位的創新,在充分發揮傳統科研優勢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山西煤基聚合物材料產業的發展,深入開展功能化、專用化聚合物改性材料和相關功能化助劑的研究。”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溫衛東所長認為,要瞄準山西轉型主產業,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申報成立的山西煤基聚合物改性技術工程中心這個平臺,加快晉中經濟開發區科研產業基地的建設。被譽為“中國聚氨酯彈性材料發祥地”的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是國內唯一一所聚氨酯彈性體和合成材料助劑專業科研單位。

    據了解,去年11月,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與潞安集團共同申報組建的國家煤基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獲國家科技部立項批復。作為山西省首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圍繞我國煤炭清潔高效高值化利用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針對煤基合成領域技術過程中的核心科學問題與工程問題,重點開展關鍵技術創新與工程化研發,著力進行系統集成與工業示范,積極推進技術轉化與商業化應用,為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日前,該所的酚醛纖維項目突破了提高脆性酚醛纖維柔韌性的關鍵技術,完成了酚醛纖維的工藝設計和系統集成,打破了國外Kynol公司對酚醛纖維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壟斷。

    曾獲得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的中北大學校長劉有智教授主持的超重力化工科學與技術研究成果,在化肥、煤化工、軍工等20多家企業得到廣泛應用推廣,減排大氣污染物6.8萬噸,回收產品創收1.82億元,經濟效益8.3億元,提質、節能、降耗、減排效果顯著,促進行業科技進步和技術跨越發展。

    專利保護,任重道遠

    “專利技術保護已成為實現專利推廣應用的重要瓶頸,也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盡管在專利技術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真假‘李逵’依然防不勝防。”多年致力于甲醇燃料研發的姜忠揚無奈地向記者表示。甲醇是世界公認的清潔燃料,具有生產原材料來源廣泛、生產工藝成熟、制造成本低、儲運安全等特點,姜忠揚及其科研團隊研發出電噴發動機雙燃料轉換裝置,傳統燃汽油車加裝該裝置后,既可燒汽油,也可燃甲醇,該裝置已取得國家授權,并投入批量生產,市場影響深遠。

    在此情況下,河北、山東、湖北、北京等多地出現仿制,甚至一些廠家未經任何許可把大同的專利號都打在產品上,把姜忠揚的照片掛到網頁上,明目仗膽、大張旗鼓地仿制、冒充。對此,也經過公證處進行取證和證據保全,但是由于地方保護,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還是打不贏官司,結果是浪費了時間、資本。

    康躍福認為,知識產權保護至關重要,國家在制定修改相關政策法規中,必須強化自主知識產權的作用,要作為一項剛性措施加以推動,以此引導產學研諸多領域加強技術創新,以專利技術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要維護企業和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沒有更好的路徑要走,應該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類侵犯專利產權案件,對于一些典型案件要及時曝光,在全社會營造知識產權保護的良好氛圍。”山西大同市活性炭協會秘書長楊培棟表示,近幾年,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一些企業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也時有發生,已經嚴重影響到化工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正如去年國務院辦公廳《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所指出的要“完善法律法規。推動專利法、著作權法及配套法規修訂工作,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

    去年,山西省公布的全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指標,明確鼓勵發明創造、推進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的政策導向,為專利行政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依據。2014年11月28日,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山西省專利實施和保護條例修訂草案》,明確各級政府要組織開展專利維權援助工作,要建立假冒專利以及故意實施專利侵權行為檔案,完善假冒專利舉報制度,進一步強化專利保護機制。據有關人士透露,《山西省專利行政執法案件信息公開實施細則》也在制定過程中。

    楊培棟建議,應該從幾個層面加強專利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一是在企業應用專利技術過程中,借鑒國內外優勢企業的經驗,將專利知識產權管理真正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實現專利知識產權價值的最大化。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對涉及具體專利管理人員應強化知識產權相關政策的學習和研究,尤其是像活性炭等出口創匯企業,更應了解和學習國際知識產權協議、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知識產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是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企業和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要通過《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貫徹落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成更加良好的創新發展環境。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氛圍。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知識,增強全社會學法用法意識,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讓尊重別人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創新成果成為每個企業和公民價值觀的主流和行動的指南。

    晉豐煤化工公司組織科研人員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成功研發出多肽尿素,實現了對小顆粒尿素的技術升級,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圖為該公司員工手捧藍色多肽尿素的喜悅。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