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大氣十條、新《環境保護法》,到現在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一系列環保法規的出臺對于每一家化工企業來說都是壓力。關鍵是如何轉變成動力,轉變為企業發展的機遇。”山西省原化工廳廳長白玉祥12月3日指出,“山西化工企業要在國家鼓勵的方向有所作為,比如潔凈煤技術的開發和推廣、煤層氣開采利用、煤矸石綜合利用、發展新能源汽車、加強精細化管理等,這將促進這些行業修煉內功最終實現轉型升級。”
中國社會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鄧蜀平研究員對此強調:“山西省是全國重點煤炭生產和消費省份,要在煤氣化和煤焦化兩方面拿出計劃,為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作出貢獻。”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紅彬也指出:“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焦化企業尚不能全面滿足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新標準要求。2015年1月份,《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執行新建企業標準,地方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實施細則、考核辦法陸續出臺。焦化企業必須抓緊跟上新標準。”
中國石油和化工勘察設計協會煤化工設計技術中心李大尚通過中國化工報記者提醒企業:“煤加工利用‘三廢’排放較多。含硫、氮的工業廢氣(包括化工工藝、燃煤鍋爐、焦化回爐煤氣)要脫硫、脫硝、除塵;含汞的廢氣還要求脫汞;二氧化碳的排放,雖然現在沒有嚴格規定,不久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企業要做到提前考慮,及早防范。”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