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態”


    時間:2014-11-15





      受內外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山西省三季度的經濟增長并未延續二季度回升的態勢。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該省生產總值完成910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5.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個百分點。

      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處處長陳國偉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能源資源型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決定了山西較其他省份而言,經濟波動幅度會比較大。但從山西經濟運行發展趨勢來看,年初制定的“止跌回穩”目標已經實現,四季度經濟也有望略有回升。

      在陳國偉看來,隨著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經濟內部的深層次矛盾也在逐步化解中。這不僅對經濟平穩增長起到推動作用,也使山西經濟運行呈現諸多積極變化:在山西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中,約一半的金額已投向非傳統產業領域,投資占比超過傳統支柱產業;民間投資占比也已超過“半壁江山”。非傳統產業投資、民營投資成為投資拉動的主要動力。

      企業受困成經濟運行關鍵點

      在國內“三期疊加”壓力不斷加大、山西經濟結構調整不斷陣痛的當下,山西經濟可謂是“喜憂參半”。

      從統計數據來看,受能源資源型產業結構影響,山西省除地區生產總值外,工業、投資的增速較上半年也均有回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全省9種主要工業產品產量“4升5降”;與此同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個百分點。

      結合前三季度山西經濟的運行情況不難看出,當前經濟運行的困難,核心是企業的困難。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工業企業具有大型、重工業、國有比重大的特點。從山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來看,利潤總額明顯下滑,同比負增長已連續28個月,虧損面不斷加大,2014年7月末已達44.4%。

      大企業尚且如此,中小企業受規模限制、資金緊張、價格倒掛等不利因素,發展受困自然是在所難免。

      山西卓然思創科貿有限公司是一家加工電子產品的企業。公司總經理吳卓君告訴記者,資金是企業得以發展的關鍵。“現在企業資金一部分是自籌,一部分是貸款,但今年有一個問題就出現在所有貸款都是融資。”

      “造成山西工業這種狀況的原因非常復雜,有外部大環境的影響,也有內部因素。能源資源型特點突出、結構不優、鏈條短促、科技含量不高、回旋余地不大、內控體系不健全等是基礎性的內在原因。”陳國偉分析稱。

      山西省統計局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侯正平分析指出,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運行中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要想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需堅決遏制工業經濟下滑勢頭,不斷增強投資發展后勁,繼續穩定擴大消費,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政策效應顯現或提振四季度經濟

      “從目前來看,山西增速偏低,離全國的平均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從全年經濟來分析,山西全年GDP增長可能維持在6%左右。雖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不太可能,但就發展趨勢來說,四季度經濟發展比三季度要回暖。”陳國偉認為這與國家及山西近年來的政策影響密不可分。

      首先是煤炭產業的政策影響。近期國家頻繁出臺的煤炭產業政策,包括限制煤炭產量、恢復進口煤征稅等,加之大秦線檢修、傳統冬季取暖用煤高峰期臨近等因素,都利好于煤炭市場復蘇。

      其次是山西省相關政策的影響。去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山西審時度勢連續出臺了若干個“二十條”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脫困減負。目前政策正處于不斷顯效的發酵期,對今后企業實現平穩發展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最后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影響。國務院10月中旬發布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完善和落實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堅決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過剩。“由于這幾個行業恰恰是山西省的重要行業,因此,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將對山西產業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陳國偉表示。

      以平常心看待未來發展趨勢

      “山西經濟是能源資源輸出型經濟,經濟增長與其它省份的需求相關性強,具有滯后性、波幅大的特點。如今,山西又處于政治生態和經濟生態都比較嚴峻的特殊時期,因此,探底期、陣痛期、轉換期也會比全國更長。”陳國偉認為,不論山西今年能否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都要卸下“任務目標”的包袱“輕裝上陣”。找準問題、找準亮點,努力縮小與年度目標任務的距離。

      陳國偉建議,瞄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針對其資金需求、生產要素、銷售渠道等方面的瓶頸,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同時,減輕中小微企業負擔,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加大對其創業、創新投入的支持,落實減稅、補貼、免息、股權激勵等扶持政策。此外,緊抓施工黃金期,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支持服務業穩定健康發展。

      “‘增長速度下一個臺階,增長質量上一個臺階’,將是未來較長時期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陳國偉告訴記者,在適應經濟增長“新常態”的當下,必須放棄“盯著GDP排位看、圍著增長速度轉”的固有思維,以平常心看待經濟的低速增長。“將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等發展質量目標放在首位,通過持續健康的發展,獲取合理的增長速度。”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