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西統計局公布的數字,今年前三季度山西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5.6%,比上半年的6.1%有所放慢。
山西經濟放慢的同時,產業機構調整取得了部分進展,其中非煤產業發展較快,裝備制造業、醫藥工業保持兩位數。不過由于全國煤炭行業繼續放慢,山西經濟受煤炭拖累影響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山西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放慢,主要是工業放慢導致。前三季度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4.1%,比上半年的4.5%增速放慢。如果從單月來看,則放慢態勢更加明顯。
7月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曾經達到7.7%的新高,但是8、9月份,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2.5%、-1.3%。山西是9月份全國少數出現工業負增長的幾個省份之一。
不過,同為煤炭資源大省的其他省份,未出現這種情況。9月陜西與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11.7%、10.3%,繼續保持高位。從累計來看,兩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分別為11.4%、9.8%。
對此,陜西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認為,山西涉煤行業比重還是太大,下一步山西需要向制造業等其他產業加快轉移。“陜西所以工業穩定些,與有關中經濟區的先進制造業有關。”他說。
前三季度GDP增長5.6%
山西前三季度經濟放慢,主要是工業放慢導致。山西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4.1%,比去年同期的10.7%增速下降大。
從單季來看,一季度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4.2%,上半年上升為4.5%,但是前三季度為4.1%。如果從單月來看,則第三季度增速下降比較大。其中9月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速為-1.3%,比7、8月的7.7%、2.5%降幅擴大。
山西的投資、消費、出口增速相對穩定。一季度投資增速為19%,上半年為18.3%,前三季度為17.7%。前三季度,山西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1.5億元,增長11.8%,增速與上半年持平。同期,全省海關進出口總額111.7億美元,下降5.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2個百分。
山西省統計局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侯正平認為,山西前三季度GDP、工業、投資增速較上半年均有回落。下一步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要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堅決遏制工業經濟下滑勢頭,不斷增強投資發展后勁,繼續穩定擴大消費,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力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他指出,山西經濟盡管放慢,但是產業結構調整有些進展,主要表現在非煤炭產業發展快。
比如前三季度裝備制造業、醫藥工業增長領先,增速超過兩位數。另外,重化工業領域焦炭、水泥、生鐵、粗鋼、原鋁產量分別下降3.0%、3.1%、2.2%、2.0%、17.5%。
山西多年來一直在進行結構調整,到2013年時,山西的裝備制造業已經成為第三大工業產業,僅僅次于煤炭、冶金。這改變了山西過去工業煤焦冶電煤炭、焦炭、冶金和電力獨大的情況。今年裝備制造業繼續以兩位數增長,這反映出產業結構調整的新進展。
對此,山西省直機關行政學院教授王翠芳認為,山西從長遠來看,還是在改變過去原先四大支柱產業比重過大的情況,核心還是減少煤炭的比重。“全國對煤炭的需求在下降,未來山西可以在產業多樣化方面,可以繼續努力。”她說。
轉型面臨陣痛
不過,山西仍需要加快轉型,主要原因是,煤炭產業比重仍太大,而且目前煤炭產量還在增加。整個經濟“脫煤”的步伐需要加快。
中國社科院工業所工業運行室主任原磊告訴記者,山西要走拉長煤炭等相關產業鏈的路子,不一定走得通,原因是下游工業產業仍是過剩嚴重,山西需要發展煤炭外的產業,比如旅游業、文化產業。
像澳大利亞過去很多礦區做好環保改造后,都變成了旅游區。“山西應該在煤炭外的其他產業多下功夫,山西旅游、文化的底蘊很豐富,發展潛力大。”他說。
數字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產量增長2.1%,重新成為第一煤炭產量大省。山西前三季度涉煤炭的相關產業也有發展快的,比如前三季度鋼材、氧化鋁、發電量產量分別增長8.4%、4.2%、1.6%。
山西已經開始了產業結構的大轉型。
2012年9月國務院批復的《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提出,到2015年,山西初步形成“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產業體系,接續替代產業和服務業比重顯著提高,經濟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明顯降低,把山西建設成為國家新型能源基地、全國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中西部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
在傳統煤炭產業方面,山西要延長產業鏈方向,比如發展煤-電-鋁、煤-焦-化、煤-氣-化、煤-電-材等資源循環產業鏈。加快推進煤炭、冶金、焦化、電力、建材等上下游關聯產業的聯合兼并重組整合,促進資源型企業跨行業、一體化發展。
另外非煤炭產業,主要大力發展煤礦機械、鐵路裝備、重型機械、重型汽車、不銹鋼和鋁鎂深加工等。在服務業領域主要發展旅游業、商貿流通、住宿餐飲等。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全國水泥、電解鋁、鋼鐵等都是過剩的。延長產業鏈其實對山西意義不大。由于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煤炭產量、消費量分別同比下降1.28%、1.2%,山西加大煤炭生產,對煤炭增加值提高以及GDP提升,意義不大。
對此,張寶通認為,山西從長遠看,也可以大力發展制造業,也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做好長期規劃,短期內仍需要加快轉型。
來源:中電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