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建成20多個煤炭循環園區


    時間:2014-09-24





      “我們有一個強烈的愿望,那就是把黑色的煤炭還原成綠色的資源,把高碳的資源轉變成低碳的財富。”在此間舉行的第五屆(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暨2014低碳發展高峰論壇上,山西省長李小鵬說。

      對有“煤海”之稱的山西而言,煤炭是重要的支柱產業,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煤炭工業增加值345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7.4%,占工業增加值的54.9%,煤炭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31%。

      作為中國的重要能源基地,上世紀50年代以來,山西已經累計生產140多億噸優質煤炭。

      山西形成的以煤炭、焦炭、冶金、電力為主的產業結構,能耗水平和碳排放強度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發展方式粗放導致煤炭生產和消費帶來的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問題十分突出,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的任務繁重而艱巨。

      聯合國環境署前主席勞倫斯·布魯姆表示,中國成功地使6億人脫貧,但也有對環境的連帶損害,要考慮一種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兼顧環境保護和改善。

      意識到問題的山西,近年開始大力將綠色植物變成的黑色煤炭再“還原”成綠色資源。

      2014年,山西省制定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山西行動計劃,山西省低碳創新行動計劃,成立了低碳創新發展領導機構,組建了低碳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形成了全省上下共同推動低碳發展的組織體系。

      同時,啟動建設山西科技創新城,編制了煤電、煤層氣、煤焦化、煤化工、煤機裝備、煤基新材料和富碳農業等煤基低碳產業的創新鏈,提出了首批76個低碳重大科技項目。

      目前,山西已累計投資640億元建成20多個煤炭循環園區,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挖煤、燒煤”方式。“十二五”期間,山西循環經濟項目總投資將達8600多億元,可利用或減排大量矸石、粉煤灰、粉塵、二氧化硫等工業廢棄物。

      “國內外先進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煤層氣抽采利用技術,煤炭液化、氣化,燃煤超低排放等新技術的不斷突破,為煤炭產業低碳綠色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中科院煤化所副所長房倚天說。

      “優化能源結構,提高清潔低碳能源比重,對煤炭進行部分替代,是未來能源發展的大勢所趨。”李小鵬說。

    來源:中電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