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2014年全省醫改培訓班獲悉,我省今年醫改工作重點將圍繞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見實效。今年我省將大幅下調醫院收入中的的檢驗與藥物費用比例,提高醫生合規收入。
藥品和檢驗看病花費過半
省政協副主席、衛計委主任衛小春介紹,我省現行的醫療服務價格是以1998年至2000年醫療機構的服務成本為基數測算的,十多年來,我省CPI指數累計上漲了36%,醫院運行所需的水、電、一次性輸液器等基本耗材價格分別上漲了172%、40%、624%,人力成本上漲了565%。
我省三甲醫院主治醫師普通門診診查費僅為2.5元/次,副主任醫師為5元/次,不能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服務價值。與中部6省比較,我省常用臨床醫療服務有93%的項目低于中部平均水平,有26%的項目排在最后。
與醫務人員技術服務的廉價收費相比,根據2013年省衛計委直屬醫院財務數據分析,藥品、衛生材料、檢查檢驗三項收入占業務收入的80.5%。
提高醫生合規收入
“不合理的定價政策嚴重背離了技術勞務價值,導致醫療服務行為的扭曲,醫院為了生存發展,過多依賴藥品、衛生材料、檢查檢驗等收入,導致大處方、濫檢查等,造成了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衛小春舉例說,以闌尾切除術(化膿性)為例,總費用4351元,其中藥品、材料、化驗費用就占75.06%,而麻醉、監護、住院、護理、診療、治療、手術等費用加在一起只占24.94%。
為此,衛計委要求綜合考慮醫務人員教育培訓年限、學科專業、崗位特點、職級年資等因素,合理制定醫務人員薪酬制度,逐步推行醫務人員年薪制。建立以社會效益和工作效率為核心的人員績效考核制度,把醫務人員提供服務的數量、質量、技術難度和患者滿意度等作為重點指標,做到優績優酬、同工同酬。允許公立醫院醫生通過多點執業獲取合規收入。
同時加強對高額醫療費用、抗菌藥物及貴重藥品使用等回溯檢查力度,及時查處為追求經濟利益的不合理用藥、用材和檢查檢驗等行為,徹底破除“以藥養醫”的怪圈。
建立分級診療 引導就醫
同時,省衛計委將下決心建立起分級診療制度。否則,小病、大病患者都往大醫院涌,就是蓋再多的大醫院、增再多的床位也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大醫院對基層病源和人才的“虹吸”現象將無法遏制。
此外,就醫流向不合理還導致新農合基金支出過快,從住院流向來看,2009年至2013年5年時間,縣域內就診率從78%降到67%,鄉級住院從47%直降到26%,從基金支出流向來看,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基金是用于轄區外就醫費用補償,新農合制度的保障效應被大大削弱,很多縣(市、區)基金運行都面臨嚴重風險。為此,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引導群眾有序就醫。
微評:曾經的看病主角是醫生,靠的是望聞問切。如今的就診主角是醫療設備,依賴的是各類檢查。如此現狀,不僅加重了患者負擔,更加深了“以藥養醫”的惡性循環,為醫患矛盾埋下隱患。患者期待醫者的回歸,也是對醫生診療技術的肯定。(本報記者 孫夢釗)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