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記者從山西省鹽務管理局了解到,長治市成我省首個食鹽安全示范城市。成為示范城市后,長治市郊區、長子縣、屯留縣、壺關縣、黎城縣、平順縣、襄垣縣、武鄉縣、沁縣、沁源縣等10縣(區),共58個鄉鎮、1477個行政村、82萬人,今后將享受碘鹽補貼。食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普及食用碘鹽是消除碘缺乏病的根本措施,因此,國家對食鹽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
長治市地處我省晉東南,毗鄰產鹽大省河北、河南,長期受私鹽、劣質鹽、工業鹽、非碘鹽嚴重沖擊和困擾,是我省碘缺乏的重病區之一。
山西省鹽務管理局在全省開展“食鹽安全示范村”創建活動3年多來,全省“食鹽安全示范村”和示范鄉(鎮)覆蓋面不斷擴大,其維護鹽業市場安全,為民減負增收的示范帶動作用不斷顯現。
繼忻州的保德、河曲、寧武“食鹽安全示范縣”創建之后,為有效提升鹽業市場安全監管水平,切實保障百姓用鹽安全,長治市開展了食鹽安全示范市創建工作。
省鹽務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長治碘鹽補貼,由市財政、縣財政和個人共同出資,主要是針對農村地區。
按照“政府主導、鹽業推進、鄉(鎮)村實施、群眾參與”的方法,長治市今后將由市財政、縣財政部分補貼的方式支付各縣(區)百姓食用安全衛生碘鹽的費用。具體為按照每人每年3公斤的標準補貼供應,規格為500克/袋綠色純天然精鹽6袋,每袋1.5元,每人每年9元錢。沁縣、平順、壺關、黎城等4個縣由市財政每人每年補貼3元,縣財政相應補貼3元,個人承擔3元。沁源、武鄉、襄垣、屯留、長子、郊區等6個縣(區)由縣(區)財政撥付專款,每人每年6元,個人承擔3元。
結算方法為,所供應碘鹽的政府補貼部分,由縣鹽業公司上報縣政府審批后,縣財政部門一次性撥付給鹽業公司,用于購進碘鹽及支付相關費用。長治市政府補貼部分,將一次性撥付給縣政府,再由縣政府撥付給縣鹽業公司。
為把好事辦好,今后,長治市和鹽務部門將認真做好碘鹽的監測監督工作,對在碘鹽發放工作中作假、慌報、冒領和私自販運,以及挪用、截留鹽款的行為要嚴肅查處,各縣(市、區)成立由縣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每年領導組將進行督促檢查,考核落實情況。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