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蔥蘢,佛教清涼圣地五臺山柏枝巖村村民鄭偉養殖的農家雞、本地豬、山地馬正一群群、一伙伙地散落在圈舍與山坡上。老鄭愜意地說:“多虧了農商銀行的6萬元,讓咱辦起了養殖場,年收入不下7萬元。”像老鄭這樣靠農村信貸從事養殖、種植、商業、加工等生產經營、激活民間旅游經濟的受益貸戶已有697戶,占到五臺山臺懷鎮農業總戶數的30%,年創收5157萬元,戶均7.4萬元。
五臺山作為佛教旅游圣地,如何滿足旅游人士的生活所需,五臺縣農村商業銀行看中了發展民間旅游經濟這一潛在商機,在臺懷鎮設立了農商銀行臺懷街支行和五臺山支行,與五臺山旅游區農民具體實施了“五項對接”,推行了“三個優先”,并用縣政府貼息、縣農商銀行提供貸款規模的形式讓農民培植日光節能溫室蔬菜,最大限度地拓寬經營空間,激活五臺山民間旅游經濟。
在使用農村信貸資金上,收效最大的要數賓館、招待所。五臺山農民張晉州得到農村商業銀行信貸扶持資金400萬元,開辦了山莊,年效益突破百萬元大關。而在上千萬元的信貸戶中,發展成上規模、上檔次的賓館就有16家,擁有床位4000余張,旅游接待能力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他們用上億元的信貸資金打造出了一個民間旅游食宿空間,年創產值在4億元以上。
五臺山農村商業銀行信貸資金為當地一大批農民栽下了“搖錢樹”,貸款總額已由2009年的9100萬元上升到目前的3.26億元,不到3年就增長了258%。而激活的民間旅游經濟也使很多農民走上了“富裕路”,全鎮50萬元以上的存款戶有144戶,其中100萬元以上的有56戶,直接拉動存款余額上升到現在的3.9億元,較2009年的1.19億元增長了228%。五臺山存貸互動的“經濟架構”,已使農村信貸成為撬動民間旅游經濟的“黃金杠桿”。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