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北防護林為山西增資源開財源


    時間:2012-08-16





      本報訊 立秋過后,暑熱漸退,偏關縣陳家營鄉沿河8村的村民們這幾天也越發忙了起來,他們承擔的經濟林林緣防護帶網工程進度明顯加快。今年該縣大力推進“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力爭在年內形成包括陳家營千畝白水杏基地在內的四大綠化亮點。該縣林業局局長董二萬告訴記者:“三北工程讓群眾看到了生態的改善,嘗到了致富的甜頭,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這些年更高了。”

      歷經30多年建設不僅勢頭不減,“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正在我省提檔升級。截至目前,工程累計造林2851萬畝,根據建設規劃,到2020年還將在我省新造林60萬公頃,使“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8.61%,項目區農民人均干果經濟林面積達到1畝以上。

      “三北”防護林工程自1978年以來,先后在我省大同、朔州、忻州、太原、呂梁、臨汾、運城等7個市的51個縣(市、區)鋪開,基本囊括了全省突出生態環境惡化區和經濟發展滯后區,涉及國土面積達到776.8萬公頃,面積相當于山西的半壁河山。對于這項“國字號”重點工程,歷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采取有效舉措加以推進。特別是2009年省委提出實施生態興省戰略以來,我省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在生態優先的基礎上大力度建設生態富民工程,使“三北”工程的多重效應進一步凸顯。截至目前,項目區基本形成省境北部風沙區百萬畝防風固沙林、呂梁山中南部300萬畝水土保持林、汾河上游百萬畝水源涵養林、沿黃地區200萬畝經濟林以及平原農區百萬畝農田防護林等五大區域性防護林工程,全省150萬畝農田得到有效庇護,400萬畝沙化土地和1000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初步治理。

      項目同時在各地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林業產業基地,為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增加收入2620元。臨汾市大力推進蘋果、酥梨、紅棗等區域性林果產業開發,帶動近20多萬人參與林果種植、經營、包裝、運輸、銷售,僅林產品加工一項直接為當地農民提供5380多個勞動就業崗位,形成了“增收有林果、打工不出門”的良好局面。

      在建設中,我省堅持多元化發展、多模式推進,創造性地摸索出“一林多用+復合生產”“綠色防護+產業生態”等建設模式。臨縣堅持“防護林+產業林”模式,全縣棗樹面積超90萬畝,紅棗年產量達到1.5億公斤,全縣棗區11個鄉鎮人均紅棗收入達900元以上。為確保工程進度和質量,各地在創新建設機制上大做文章。柳林縣對權屬為集體“四荒地”的造林一律拍賣到戶,延長到100年不變,充分調動了社會各界護林、營林的積極性。永和、隰縣、汾西、中陽、平魯等地實施多項國家科技推廣項目為工程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受到國家林業局高度評價。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