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到“十二五”期末——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411.78萬人,占總人口的11.53%,人口老齡化形勢非常嚴峻。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我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期戰略任務,也是社會廣泛關注、迫切期待解決的重大民生問題。
8月7日,我省出臺《加快推進全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這是我省首個針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出臺的省級文件。今后,將建立公平競爭機制,民辦養老機構享受與公辦同等的優惠政策;建立以社區服務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增加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到“十二五”期末,力爭新增9.2萬張……《意見》的出臺對我省養老機構的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公辦養老機構空床位可向社會老年人開放
“目前,我省存在公辦養老院設施服務好,但入住難,而民辦養老院空床位多,但軟硬件設施相對薄弱的現象。”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副處長崔鴻飛介紹,目前,我省共有1136家養老機構,其中,800余家是農村敬老院,318家是養老院。養老院中有160家屬于公辦,158家屬于民辦。公辦養老院共1.2萬余張床位,民辦養老院共1.5萬余床位。全省平均1000個老人中只有17張床位。“繼續加強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將是我省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崔鴻飛說。今后,各級政府要積極投資建設公辦養老服務機構,重點為“三無”老人、“五保”老人、低收入老人、高齡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可以利用空余床位或利用空余場地興建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設施,向其他社會老年人開放。
省、市級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將發揮示范和引導作用,充分發揮設施、人員、技術上的優勢,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長期護理、醫療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逐步形成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服務規范的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網絡。
同時,公辦養老機構將逐步改革,建立市場運行機制。我省將探索養老服務機構公辦民營的路子,通過委托經營、股份制、招投標等形式,將公辦養老機構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將經營權依法轉交非營利社會組織經營。
建立公平競爭機制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建設
“政策引導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是今后我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崔鴻飛介紹,今后,我省將開放養老服務市場,允許各類投資主體興辦養老服務機構。通過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用地保障、信貸支持等多種措施,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建老年公寓、長期照護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等。
為了鼓勵民辦養老機構建設,我省將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凡是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的福利性、非營利性的養老服務機構,包括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院、老年護理院、托老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敬老院、光榮院、老年服務中心、康復中心等,在服務準入、監督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跟公辦養老機構同等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
同時,對省級民政部門批準新建的示范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經驗收合格后,由省級財政給予每張床位1000元的一次性床位建設補助,由所在地財政按實際入住人數給予每人每月100元運營補貼;對經省民政部門批準新建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經驗收合格后,由市、縣級財政給予一次性床位建設補助。補助標準由市、縣級政府確定,并根據實際入住人數給予每人每月100元運營補貼。此外,建設用地的供應和稅收方面,政府也將為民辦養老機構提供優惠政策。
以社區服務為依托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居家養老現在仍是我省最基本的養老模式,但今后社區養老服務將是社會養老服務的發展方向。”崔鴻飛介紹,社區養老服務是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支撐。社區養老服務是以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平臺,為老年人提供社區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主要面向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社區老年人。社區養老服務有就近就便、小型多樣等優點。
政府將通過優惠政策及資金扶持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在我省城鎮和農村普遍建設和改造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不斷完善和發揮社區養老服務的功能。社區養老服務采取無償、低償、有償多種形式向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精神慰藉、醫療康復、應急救助等。
我省將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有償服務和志愿者公益服務相結合的以社區服務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為最廣泛的社會老年人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
80周歲以上老年人將享高齡津貼保障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需要人力、物力和時間。”崔鴻飛介紹,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力爭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新增9.2萬張,達到每千名老人30張左右。省級層面要建設一所具有實訓功能的示范性、綜合性養老機構;各設區市至少新建和改擴建一所專門為失能老人提供服務、示范性及兼顧養老護理員培訓實訓的老年護理機構;各縣(市、區)都要新建和改擴建一所以養老服務為主,兼顧為殘疾人、孤殘兒童等提供服務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鄉(鎮)要鼓勵支持有條件的農村五保供養機構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發展;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民營養老機構得到發展。
全省基本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體現城鄉不同特點的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同時,我省將逐步把80周歲以上老年人納入高齡津貼保障范圍,制定統一的津貼標準,按月向符合條件的老人計發高齡津貼,實現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兩項制度的有效對接,使老年福利由補缺型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