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門,如果抬頭看見的是一片干凈的天空,低頭看見的是一條整潔的街道,買菜有干凈整潔的市場,出門有暢通無阻的交通……這樣的生活才能稱得上是有品質的。城鄉清潔工程實施已近五年了,在此期間,全市上下累計投入10億多元,改善城鄉市容環境衛生,城鄉環境日漸靚麗,也更激發了人們對城市的熱愛。
環境美了 群眾樂了
清晨8時許,南海街二社區的志愿者們又整隊出發了。社區主任介紹說,這個隊共有50名志愿者,輪流在轄區21個院落內巡察,巡察任務包括衛生清潔、衛生監管等。
這其中,年齡最大的就是80多歲的劉師傅。老人每天早晨6點起床,拿著雞毛撣子,先將樓前文化墻全部保潔一次,然后用抹布擦洗所有的垃圾桶。談起居住環境的變化,劉師傅總是激動地說:“好的環境離不開大家的參與和維護。環境變好了,大家的文明素質也明顯提高了,很少看到有人亂扔垃圾了。”
同樣,在尖草坪翠馨苑社區,粉刷一新的樓道里“松鶴延年”等張貼畫傳遞出縷縷溫馨;婁煩縣大圣堂村全民上陣,3500人先后投入義務勞動,清理煤堆、柴堆等,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些年來,城鄉清潔工程進社區、進樓院、進村莊、進市場……城鄉環境面貌變得越來越整潔、靚麗。全市有2萬余名志愿者參與其中。他們不僅動手整治環境,平常還勸導周邊的人,擯棄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
完善設施 常態監管
井蓋丟了、路燈不亮了、垃圾桶滿了、管道裂了……如今,坐在市數字城管中心的電腦屏前,就可監控到建成區438平方公里范圍內發生的臟亂差現象。該中心運行多年來,累計解決了城管問題百萬余件,提高了精細化管理水平,也形成了常態化監管制度,使各類城管問題能主動發現、及時上報、迅速下達、有效解決。
近五年來,全市城鄉清潔工程已累計投入10億多元,全市的環衛基礎設施得到了擴充和完善,先后建設了2個衛生填埋場、15個大中型垃圾壓縮轉運站,購置環衛車輛上千臺,配備果皮箱、垃圾桶5萬個,增設停車位1.3萬個,新建市場40個。全市生活垃圾的收運處理量由日均2300噸增至4500噸。
此外,全市104個街辦、鄉鎮都組建了市容環衛所,所有村莊、社區設立了環衛站,建成區單位、市場、河道、院落明確了清潔責任人。城鄉清潔工程已從突擊式治理向常態化管理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市域范圍內的每條道路、每個院落、每個村莊的市容環境,開始實現有人管理、有人維護、有人監督。
來源:太原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