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乃山水富集之地,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該縣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緊緊圍繞打造中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這一目標,努力破解景區規模不大、旅游產品創新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等瓶頸問題,全力提升旅游產業內涵,打響“領秀太行·清涼陵川”旅游品牌,力爭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實現“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名縣”的跨越發展。目前全縣旅游業呈現出厚積薄發、蓄勢待飛的喜人態勢。
資源豐富,旅游發展勢頭強勁
去年9月,省委書記袁純清在我市調研時,曾對王莽嶺雄奇俊美的太行風光贊嘆不已,并賦詩稱贊:“萬峰競秀山色蒼,雨過千嶂云海茫,丹崖百丈絕景色,王莽風光甲太行。”
陵川境內峰谷縱橫、澗泉清瀝,在相對較小的范圍內集中了王莽嶺、棋子山、黃圍山、鳳凰歡樂谷、上云臺、錫崖溝、武家灣等絕美的自然資源,而且植被茂密,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29度,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自古就有“清涼勝境”的美譽;加之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14處國保文物單位,1300多處各種古建,其中40多處為金元古建,被稱為“金元古建”地面博物館。
發展旅游產業,多年來,陵川人沒少下功夫。陵川縣旅游局副局長郭秀軍介紹,當地的旅游起步上世紀九十年代,1993年,省社科院楊曉國先生等專家經過專題論證,確定陵川縣棋子山為世界圍棋發源地,隨后國家郵政局在這里舉行了世界圍棋源地一日封首發儀式,陵川一夜之間名揚海內外。之后,該縣也抓住契機大力發展旅游業,先后注冊了“太行山”、“圍棋源地”、“錫崖溝”三個旅游商標,全力打造“世界圍棋起源地”、“太行山水”、“金元古建”、“金秋紅葉”等旅游品牌,使昔日藏于深閨的絕美山水和稀有古建逐漸被世人認識。去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60.5萬人次,門票收入1830萬元,旅游直接收入4550萬元,旅游總收入達2.85億元。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從馬圪當雙底村的紅豆杉大峽谷到武家灣風景區,十余公里的路旁停車就達上千輛。
對旅游業升溫最有發言權的,還是當地的老百姓。馬圪當鄉郜莊村的侯小貴辦起名為“志強客棧”的“農家樂”,開始時只有幾間土房、五六張床,如今吸引外地投資商共同發展,規模已擴大到3棟樓、200多張床位。目前,該縣共有涉旅企業52家,“農家樂”50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達3000余人,帶動就業1萬余人。
“陵川是貧困縣,但自然資源稟賦好,發展旅游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很符合本地的現實需求。”陵川縣分管旅游業的副縣長徐浩說,為了打好旅游業這張牌,全縣實行了嚴格的環保政策,把占縣域面積三分之二的東南部地區規劃為旅游保護區,禁止一切工業項目進入;同時積極引進蘭花集團、陵川煤運、北京億信通等多家企業投資景區開發。目前已形成王莽嶺、鳳凰歡樂谷、黃圍山等3處成型景點,正在開發建設的武家灣、上云臺、棋子山、西溪二仙廟等景區也頗具發展潛力。該縣還完善了主要景區的旅游專線公路,隨著高新高速公路的建成開通,長期制約陵川發展旅游的外部交通條件也將得到根本改觀。
面向中原高起點規劃,打造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
2011年9月,國務院頒布《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建設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抓住機遇,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確定陵川發展定位為:全力打造中原地區最有影響力的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這對陵川而言,是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陵川是全省旅游重點縣和全市旅游發展的東線主戰場,融入中原城市群,意味著陵川旅游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市旅游局局長梁紅兵說,但目前該縣旅游業發展還處于各景區單一開發狀態,要成為中原地區的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還存在規模不夠大、旅游產品創新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人才培養引進儲備不足、區域合作性不強等問題,這也是當地旅游業發展遭遇的困局。
“大多游客到陵川旅游,看山看水,感覺風光很好,但旅游產品不豐富,沒有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完整的產業鏈條,旅游的氛圍不濃。”當地一位旅行社負責人說。馬圪當鄉黨委書記張陵芳對此也深有感觸:“馬圪當大峽谷、小壺口瀑布、武家灣景區旅游業這幾年風生水起,去年旅游接待總人數為2.3萬人次,可旅游收入僅120萬元,且大多還來自于老百姓的‘農家接待’。除去基礎設施不全、旅游產品少、景區之間沒有形成有效聯動機制外,馬圪當旅游開發滯后,關鍵是缺少大型的投資商和外來的投資者,實質性開發動作不大,導致旅游業產生不了足夠的帶動效應。”
圍繞如何提升景區內涵、打響旅游品牌,陵川縣進行了科學規劃,成立3個專門工作小組,對東部5個鄉鎮900平方公里內10個較大景區及40多個行政村走訪調查,確定了在“十二五”期間打造“三區兩園”的目標,即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國家生態示范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并圍繞這一目標,委托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完成了《陵川旅游發展總體綱要》,目前正在加緊編制《陵川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并同步啟動了《陵川國家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和《陵川縣國家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陵川縣旅游局局長姚君龍介紹說,未來陵川縣旅游業的總體發展思路是,積極構建五大產品體系、打響四大品牌、建設十大精品旅游區,即以王莽嶺、武家灣等景區為主的自然山水旅游產品體系,以山地運動、江河漂流、定向越野、原始探險為主的戶外運動旅游產品體系,以天然氧吧、中藥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為主的保健養生旅游產品體系,以欣賞古建、探索歷史為主的古建文化旅游產品體系,以農業觀光、鄉村休閑、農家享樂、農事體驗為主的特色鄉村旅游產品體系;打響圍棋源地、避暑勝地、養生天堂、太行山水四大品牌;建設王莽嶺、棋子山、鳳凰歡樂谷、黃圍山、武家灣、上云臺、佛子山大峽谷、抱犢溝、崇安寺、西溪等精品景區,努力形成旅游產業集群。
招商引資激活力,加快從“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名縣”跨越
有了旅游資源,并不等于有了旅游品牌。再好的旅游資源也需要后期開發、包裝、推廣,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陵川縣是貧困縣,財政基礎薄弱,根本無力承擔旅游前期所需的資金投入,于是他們決定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邊資金,激活本地旅游市場。
為了加快開發進程,該縣采取更加靈活的開發機制,提倡各景區內對項目進行切塊招商,并打破景區區域限制,圍繞旅游產業功能定位先后篩選出30余個服務類項目,赴北京、上海、鄭州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及項目推介,先后與北京金隅集團簽署了加快經濟交流合作的框架協議,與省煤銷集團達成了景區延伸開發及特色農產品種植的初步合作意向,與上海市企業聯合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邀請海航旅業控股有限公司到陵川考察,目前正在洽談開發棋源圣地相關事宜;與達晨創業北京公司、溫州商會河南鄭州分會、廣泛億升投資三家公司簽訂了3.2億元的引資合作意向協議,采取現代農業與觀光旅游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打造有機食品產業文化園。今年4月初,他們參加我市在北京舉行的旅游推介暨招商會,和江蘇銀光集團、河南紫霞關生態旅游有限公司、北京億信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署了4個合作開發旅游項目協議,引進資金10億元。同時,為推進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規劃項目的實施,該縣還提前介入,開展了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預留旅游項目用地48公頃;規劃建設南太行山旅游觀光公路建設項目,觀光公路全長110公里,北接長治太行山大峽谷旅游公路,建成后將棋子山、王莽嶺、黃圍山、鳳凰歡樂谷、武家灣、上云臺等景區連為一體,總投資8.8億元,預計2015年完成。大力實施旅游開發建設項目,僅去年王莽嶺、鳳凰歡樂谷、黃圍山、上云臺和太行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就完成投資2.687億元,新增錫崖溝水瀑、黃圍山水系大壩等一批精品景點;整合王莽嶺、黃圍山、鳳凰歡樂谷旅游資源,成功申報陵川國家地質公園,并開展了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全省旅游重點縣申報工作。
今年陵川縣的重點是繼續加大景區建設力度,完善服務接待體系建設,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打造旅游品牌。具體是推動王莽嶺申報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風景名勝區,推動鳳凰歡樂谷和黃圍山景區申報國家4A級景區,并聯合新開發的上云臺、武家灣景區申報國家旅游度假區。還將通過舉辦紅葉節、王莽嶺掛壁公路登山賽、黃圍山登頂健身節、武家灣風光攝影節等節慶活動,打響“領秀太行·清涼陵川”旅游品牌。同時,以王莽嶺、鳳凰歡樂谷、黃圍山景區為主導,將上云臺、武家灣景區納入整體旅游線路,科學整合2至3條精品線路,并集中向鄭州、邯鄲、洛陽等周邊市場推介,持續推動旅游市場升溫。
對于陵川旅游業的未來,縣長石云峰顯得胸有成竹:“我們的目標就是按照‘三步走’戰略規劃,第一步,到2013年把旅游業打造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全年完成接待游客150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1.5億元,旅游總收入實現5億元;第二步,到2015年建成中原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全年完成接待游客300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3億元,旅游總收入突破10億元;第三步,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旅游業,總體規模、質量效益、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努力實現從‘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名縣’的跨越式發展。”
來源:太行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