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學習討論近期《人民日報》刊登的評論員文章 《集中精力把兩會精神貫徹好》《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滿懷信心迎接黨的十八大》。省委書記袁純清主持會議。他強調,要認真學習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增強信心,自覺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落實全國 “兩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快轉型跨越、大力改善民生、確保社會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王君,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黨員負責同志和省法院院長、省檢察院檢察長出席會議。
會議認為,《人民日報》三篇評論員文章,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緊密結合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緊扣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當前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作了深刻闡述,體現了黨中央對當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舉旗幟、定基調、明方向、提要求、鼓干勁,反映了黨心、民心、軍心,兼顧了改革、發展、穩定,抓住了關鍵、要害、根本,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指導性,使全黨全國人民深受鼓舞,增強了信心,明確了方向。要清醒認識到,越是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越是國內經濟運行面臨新情況新變化,越是各種思潮相互影響、各種文化相互激蕩,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信心,越要堅定主題主線總基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景光明無限,必須不斷增強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增強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完成好全國“兩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必須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把認識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把握擴大內需的基本要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落實穩定第一責任,統籌推進轉型跨越、改善民生、維護穩定、安全生產等各項工作;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為困難風險所懼,不為噪音雜音所擾,不為傳聞謠言所惑,最大限度增加促進社會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確保社會安定有序,扎扎實實地取得各項工作的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
會議指出,學習領會貫徹三篇文章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一要堅定政治立場。
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把思想認識進一步統一到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路線原則上立場堅定,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動搖、不迷失、不糊涂、不犯錯,對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要堅決擁護、堅決執行,確保中央政令暢通。二要充滿必勝信心。面對矛盾問題和繁重任務,精神狀態至關重要。我國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省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取得重大成果,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綜改試驗區建設順利推進,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經濟持續向上向好,全省人民在轉型跨越上形成了廣泛共識,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條件、有基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以飽滿的熱情、自覺的態度、扎實的工作,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跨越發展新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三要加強宣傳引導。旗幟鮮明堅持正確的、反對錯誤的,弘揚先進的、鞭撻落后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動應對輿論熱點,為轉型跨越提供精神動力,為黨的十八大營造良好氛圍。四要著力改革發展。主動作為、積極作為,在穩的基礎上求進,在轉型中促跨越,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認真落實中央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認真落實“項目落地年”的各項要求,全力引進項目,加快建設項目,加快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著力破解資源型經濟轉型面臨的難題。五要確保安全穩定。堅持不懈抓好安全生產,加強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安全生產管理,遏制和杜絕重特大事故。把民生為本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政策更多向民生領域傾斜,資源更多向公共服務領域集中,支出優先保證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需求。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著力解決好涉及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始終保持對嚴重刑事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堅決杜絕發生重大政治性事件、非法聚集事件、大規模群體性事件、暴力恐怖事件,當好首都 “護城河”。六要抓好黨的建設。深入開展保持黨的純潔性學習教育活動,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轉變作風、狠抓落實。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立足崗位、扎實工作,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建立健全懲防體系,為轉型跨越提供紀律和作風保證。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開展下鄉住村包村活動,了解民情、聯系群眾,參加勞動、解決問題,團結帶領群眾創造新的業績。
根據省委常委會的要求,省委辦公廳已發出關于認真組織學習《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的通知。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