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的節約型校園節能監管平臺通過國家住建部、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正式啟用
足不出戶,高校后勤管理部門即可通過能耗電子平臺,觀測校內每一棟建筑水電能耗,及時發現管網損壞或人為引起的跑冒滴漏浪費,迅速采取維護管理措施。
經過兩年建設,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的節約型校園節能監管平臺通過國家住建部、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正式啟用。日前,記者先后來到這兩所高校,近距離接觸這個先進的建筑節能大管家。兩所高校后勤部門在這個管家的幫助下,對校內的水、電等能源消耗了如指掌,能耗控制比以往做得更好。
1 一滴水、一度電 用得清清楚楚
“節約用水、隨手關燈”“不浪費每一度電和每一滴水”……這些看似簡單的節能公益宣傳口號,對于掌管著幾萬師生教學、生活用度的高校后勤部門來說,意義非同小可。高達千余萬元的水電費用,常壓得高校后勤部門喘不過氣,我省高校近兩年為如何節約能耗費盡心思。
200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聯合出臺推進全國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的相關意見和建設技術導則,倡導全國高校建設節約型校園建筑節能監管平臺。2010年年初,我省的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正式開始建設節約型校園建筑節能監管平臺,今年2月底,兩所高校的校園公共建筑節能監管平臺相繼通過由國家住建部、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正式投入使用。“你看,化學樓一層的112房間,上午11點耗電最多,老師和學生們在做實驗。到了凌晨2點,這個教室僅有電冰箱在運轉,用電量最少。”在山西大學后勤管理處,該處副處長牛泳點擊建筑節能監管平臺,隨意進入化學樓一間教室,該教室內的72小時用電柱狀圖及近15分鐘內的電壓、電流、電表讀數等用電情況一目了然。電表顯示,該教室3月20日上午11時的實時電表讀數為1481.24度。
從2010年年初至2011年年底,山西大學給校內113棟公共建筑、教學樓、學生宿舍,安裝了626塊可以定時收集能耗數據的電表及128塊水表。每隔15分鐘,86塊網絡采集器將水電能耗數據傳輸到建筑節能數據監測中心,后勤管理處可以隨時了解校內主要公建的水電消耗狀況。建筑內水電消耗出現異常,維修部門可以立刻得到信息,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檢修。
同樣通過建筑節能監測平臺驗收的太原理工大學,在迎西和虎峪兩個校區的74個建筑中安裝了具有能耗數據采集和傳輸功能的電表430塊、水表192塊。通過校園網絡將能耗數據實時傳輸到能耗監管中心,在能耗監測中心,后勤部門可以非常直觀地監測到校內各建筑單體和用能用戶每天不同時段的能耗數據,并進行能耗統計和分析。
建設了建筑節能監管平臺的校園內,每一度電、每一滴水的去向都用得明明白白。
2 師生數量不斷增加 水電費增量很小
三四十平方米的教室里,照明燈卻二十四小時長明。校園澡堂內,總有熱水噴頭流水不止。事實上,為了降低能耗損失,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近兩年從基礎設施維護、制度管理上動了不少腦筋,而建立節能監管平臺僅僅是校方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的一個舉措。
在太原理工大學內,記者看到教學樓、樓道、學生公寓內等全部使用了節能燈管。據該校后勤保障處副處長張富強稱,太原理工大學迎西和虎峪兩校區總計更換了2萬多支節能燈管。同時,學校對學生公寓采取定額供電,每月每個本科生定額電量15度,碩士生30度,超定額用電,需要到后勤保障處公寓管理部門自付電費。全校各單位、各院校的用電實行指標管理和供應,教室、宿舍的長明燈再也沒有了。除此之外,該校在迎西校區將部分路燈更換成太陽能路燈。
另外,太原理工大學對校內的供水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維修,將公共建筑和學生公寓的衛生間水箱更換為節能水箱,沖廁閥更換為節水沖廁閥,避免供水系統跑冒滴漏。僅此一項,該校的用水量每年下降了30萬噸,為學校每年節約六七十萬元。“學校澡塘,原先沖淋器是手動開關,學生們洗浴時喜歡站在沖淋器下,不關水閥,一直沖洗。女生在澡塘里沖淋一兩小時是常有的事兒,造成水源和電量的大量浪費,承包管理單位賠錢賠得不想干了。”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兩校的后勤管理部門負責人稱,澡塘、公共廁所是自來水跑冒滴漏最嚴重的地方,個別人不文明的行為,卻給學校的水電氣費支出增加了負擔。
2010年開始,兩所高校在開水房、洗澡塘推廣使用智能卡水控系統。學生無論打熱水還是洗澡,在供水口上插上供水卡,水會自動流出,拔卡之后,水龍頭立即自動關閉。太原理工大學介紹,安裝智能卡刷卡供水、洗浴后,節水達40%。
通過限額供電、智能卡供水、水電管網節能維護改造等措施,山西大學的師生人數比上世紀90年代翻了一倍多,但水電費用保持在1000萬元左右,每年增幅非常少。“建筑節能監管平臺投入運行之后,系統將對校內能耗消耗較多的地方進行重點監測,并進行周期性統計、分析、診斷,為下一步學校的節能改造工作提供依據。”兩所高校后勤部門負責人說。
3 水電暖 全部能耗納入監管平臺
學校采取的各項節電節水措施會不會影響教職工、學生的正常教學生活?
記者在校園內隨機采訪了兩位學生,山西大學文學院大三的幾位同學告訴記者,學校推廣使用智能卡供開水、澡塘供水之后,自己和同學們開始有些不適應,現在由原來的被動節水,變為主動節水,正常的學習生活沒有受到影響。
這幾位女同學還建議,后勤部門可以針對節能節水節電,組織一些公益宣傳活動,對節約用水用電表現優秀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另外,現在學生和老師的生活品質在提高,后勤部門能否結合實際,適當上調定額供應的電量、水量。
事實上,這幾位同學的想法,校方已經做了考慮。山西大學后勤管理處介紹,該校節能監管平臺目前僅對水電能耗進行了監測、數據統計,將來還會考慮到學校現有熱表、氣表設備的兼容,今后會將學校的采暖燃氣等計量納入到節能監管平臺。根據各類能耗統計,給能耗使用做出全面分析管理。這意味著,有些建筑的能耗限額指標會增長,而耗能很小的地方限額指標會減少。
同樣,太原理工大學的建筑能耗監測末端系統建設中,將全校用水量、集中供熱量、用電量、耗煤量全部納入到能耗監測范圍。根據后勤部門測算,通過能耗監測、數據分析、定額管理,優化建筑物用能系統的運行管理和節能改造,太原理工大學預計每年能夠節電18%,按照2010年全校公共建筑用電量2008萬度計算,每年可節電361萬度,折算電費180萬余元。預計節水率可達20%,按照2010年全校公共建筑用水量190萬噸計算,每年可節水38萬噸,折算水費110余萬元。而建筑節電折算每年可節省標煤1400噸,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4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0噸,減少粉塵排放量16噸。
目前,我省僅有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兩所高校建設了建筑節能監測平臺。省住建廳節能處認為,這種先進科學的建筑節能監測系統不僅對其它高校、學校創建節約型校園有示范意義,今后還可以逐步推廣應用到企業、火車站、賓館、酒店、辦公大院、住宅小區等大型公建和民建之中,對全社會能耗數據進行監測和合理分配管理,以促進全社會向綠色節約型社會轉型。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