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新型產業發展為引領,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經濟發展初步實現由要素驅動向投資驅動、創新驅動的轉變,全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增速明顯加快,特別是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出強力增長勢頭。去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6%,其中新興產業投資增幅達到73.2%,比傳統產業投資增幅高出50.6個百分點。在不久前公布的全省2011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結果中,長治位列各市之首。
在推進轉型跨越發展中,長治市積極破解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難題,創新發展思路,在多聯產、全循環、抓高端的理念下,圍繞技術鏈、產品鏈、資本鏈、利益鏈的有機統一,著力在新型化、規模化、集群化中重新布局并整合產業競爭優勢,明確提出了在城區重點建設全省一流的光電產業集聚區,在郊區傾力打造“鋼鐵生產之都”,在高新開發區形成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和新興產業的“孵化器”,在長治縣全力打造煤炭和機械制造重鎮,在潞城市要建設全國一流的化工業循環經濟集聚區,在黎城縣打造中國“硅都”,在武鄉縣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和山西乃至全國的“鎂都”等區域發展新定位。圍繞煤化工、光伏及太陽能、汽車、硅、中西制藥、LED、釹鐵硼、食品、鎂等9大新興產業,市里確定了20個年銷售額百億元以上的非煤非電戰略性項目,總投資1676億元。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新增銷售收入2933億元,實現利稅600億元,安排就業3.85萬人。13個縣市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也各自確定了10個銷售額5億元以上的非煤非電項目。到2015年,項目全部建成后,該市新興產業占全部工業的比重將由目前的17%提升到50%左右,形成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各占半壁江山的發展格局。
面對投資瓶頸制約,長治市委、市政府全力創新投融資環境,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出臺了《長治市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把招商引資的資金到位率、項目竣工率作為主要的考核指標,確保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達效。明確要求每個縣市區委書記、縣市區長每人每年至少引進一個億元項目,各縣市區、高新區每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不得少于15個,落地率不得低于70%。為確保項目的順利進展,他們實行了領導承包、工期倒排和責任追究三項制度,建立了“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并由市紀委牽頭組成督查組,對重點項目按月督查,按進度考核。特別是對市里確定的20個百億元以上非煤非電項目,他們由市四套班子領導牽頭分包,分包項目領導和項目直接責任人既管開工、建設、工期,又管資金協調、問題解決、手續辦理等,確保了重點項目的順利推進。
強力度促進了早落地,大項目帶來了大發展。去年,全市共新開工建設項目932項,當年竣工投產項目474項,累計完成總投資970億元,開工項目數和投資完成額均創歷史新高。今年,該市已確定了987個省市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3821億元,目前新開工建設項目已有近百個。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