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市民熱切關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我市今年將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將現代網絡、無線傳輸、信息定位等技術與農產品質量檢測、危險性分析、關鍵點控制及安全預警相融合,建立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追溯和信息網絡系統,構建起從田間到餐桌的保護屏障。這是3月下旬我市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
據悉,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是我市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而采取的新舉措。這套追溯系統將利用網絡化監測信息平臺,逐漸滲透到農產品生產管理、質量溯源標識管理和農業信息服務領域,從而實現全市農產品生產、流通質量安全實時監控管理和全程追溯管理。此外,我市還將推廣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和無公害生產加工技術。以優質特色農產品為重點,組織專家編制修訂農業技術標準,建立健全農業地方標準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整合科研機構、農業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基地技術力量,集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和標準化生產等關鍵技術,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食品安全技術保障體系;重點選擇50個規模化、標準化、設施化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科學用藥等技術,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意見》還提出今年我市將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農業技術推廣工程、農產品安全保障工程、新型農民培育工程、農業科技示范工程“農業科技創新五大工程”,重點扶持農作物種業、畜禽、苗木花卉和10家農產品加工等成長性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重點推廣系統測土施肥技術15萬畝,旱作玉米綜合配套技術5萬畝,全面推廣綠色農產品生產、設施農業生態環境調控、節水灌溉、畜禽重大疫病監測與防控和循環農業等技術,使農業科技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加強生產一線農技人員培訓,加快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經紀人等新型青年農民人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1萬人;以現有設施農業園區、優質葡果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和畜禽養殖基地為重點,建設一批集生產、科研、休閑、觀賞、體驗、教育于一體的經營性都市農業觀光科技示范園;以果品種植、園林綠化、田園景觀、生態保護區、植物園等為重點,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手段,建設一批獨具一格與品位較高的生態公園、休閑農莊和農家樂景點。
來源:太原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