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春運迎來務工、返校客流第二波高峰,鐵路運輸再次成為焦點。其實,客運只是鐵路運輸的一個組成部分,鐵路運輸還有另一個主戰場——貨物運輸。就我省而言,大秦鐵路(山西大同至河北秦皇島)是晉煤外運的主要通道,縱貫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全長653千米。去年年運量達到4.4億噸,約占全省煤炭總產量的一半,是世界上年運量最大的鐵路線。
為保證各大電廠正常發電,作為運輸電煤大通道的大秦鐵路職工放棄了節日休息,甘做一顆“螺絲釘”,嵌在鐵路沿線。鐵路公安就是其中一員,240多名鐵警日夜守護。春節前夕,我們把目光聚焦大秦運煤專線,聚焦一名普通鐵路警察的一天。
每天巡視一遍站場
1月20日凌晨5點。從北京市懷柔區茶塢車站派出所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山路顛簸,記者一行來到了此行目的地——下莊車站。車站位于北京市昌平區東北12公里。
車站很小,主要是貨運中轉,只有5股鐵道線和幾間房屋。其中一間磚瓦平房外面掛著一個牌子:大同鐵路公安處茶塢車站派出所下莊警務區。“來這么早,辛苦了!”記者進屋時民警李長江正在整理床鋪。屋子大約15平方米,單人床、衣柜、電視、老舊冰柜,是全部家當。
李長江今年56歲,河北滄州吳橋人,中等身材,面龐黝黑,大家習慣稱呼他“老李”,是這個駐站點的兩位民警之一。1989年從警,1992年大秦線全線通車后,他一直駐守大秦沿線。
屋內收拾妥當,老李拿上錘子、打著手電,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巡視一遍站場是必修課。每一股道岔(鐵軌分叉處)是老李檢查的重點,夾在里面的小石子都要一點點摳出來。老李說,“那都是些關鍵部位,要是出了問題,安全就沒保障了”。
趕集備好一星期的食物
一個多小時,站場轉了一圈,天蒙蒙亮了。老李抬腕看表,“得快點兒,今天周五,下莊村有個集市,離警務區有3公里,只有今天才能買到米、蔬菜,得安頓一個星期的食物。”
面條、蘿卜、白菜,買了一大堆。老李又來到村里唯一的小賣部,買了些面包。老李說“這是今天的午餐。”原來,前一天列車司機反映轄區內301公里附近有行人穿越線路,而那附近只有一個慈悲峪村,他準備去一趟。
守護10公里鐵路線
回到駐站點,已8點多了。老李帶上鉗子、鐵絲、手電、水杯和防護鏡,又出發了。走在線路邊,滿眼望去,只有看不到盡頭的鐵軌,第一感覺就是枯燥。老李說,干了快20年,習慣了。老李不僅腳步快,還不停打量兩旁的防護網。走著走著,他忽然停了下來,爬上路邊斜坡,麻利地掏出鋼絲、鐵鉗,將護網上一根快要脫落的鐵條綁好、擰緊。“我們這活兒啊,就是查看防護網,看看護路保安是否在崗,沿線有沒有人靠近、穿行。發現任何問題,都不能含糊。巡線不是沿著線路走走看看那么簡單。”老李語氣很堅定,他守護著10公里鐵路線。
快到慈悲峪村時,已走了兩個半小時。沿路,老李勸阻了5個準備穿越線路的村民。
漆黑隧道里走走停停
老李管轄的這段線路地處山區,穿越好幾個隧道。花果山隧道就是其中之一,全長3741米。去慈悲峪村,就要穿越該隧道。
戴防護鏡、戴防塵口罩、拿手電……進隧道前,老李準備了一番。他還不停囑咐記者,一定要跟緊他,注意安全。隧道里黑漆漆的,手電的光作用不大,僅能照著腳底下。老李倒是輕車熟路,走得比較利索。
忽然,隧道一端傳來列車汽笛聲。老李大聲說,“趕緊往前走,進避車洞”。隧道內每隔七八十米,就有一個避車洞。洞口離鐵路線不足兩米,能容下六七個人。
列車駛來。一陣狂風夾雜著煤灰,敲打著隧道四周,噼啪作響。盡管屏了呼吸,戴著口罩,但仍感覺吸入了不少煤灰。老李說,這樣大的灰塵至少半個小時才能落下來。由于大秦線運輸繁忙,車流密度大,平均每隔13分鐘就有一列兩萬噸運煤列車駛往秦皇島,列車密集時,五六分鐘就有一列。
由于不時有列車呼嘯而過,就這樣走走停停,用了1個半小時才走出花果山隧道。這時再看,老李臉上都沾滿了煤灰,白色口罩也變成了黑的。
抓過殺人犯是最榮耀的事
陸續穿過幾條隧道,已經12點多了,老李找了個背風的地方,拿出面包,就著熱水湊合了一頓。“這水壺保溫好,放一天都不會涼。”水壺是大同鐵路公安處統一配發的。不到5分鐘,老李就解決了午飯。他說,趁中午村民們都在家吃飯,要用村里大喇叭宣傳一下,“最近穿越鐵路線的不少,潛在危險呢”。說明情況,村主任積極配合,廣播宣傳之后,老李又走訪了幾戶重點村民,這下他才放心。
下午4點左右,老李開始原路返回,天黑時才回到駐站點。接下來,他還要值完夜間和第二天的白班,之后,下一班就會來接崗。老李這樣的民警,大秦沿線有240多名。
我們準備離開時,他主動開口說,“前年我抓了個殺人犯”。說完,他有些不好意思,“我當警察,沒干過什么大事,都是平凡小事。”原來,2010年7月12日上午,老李在巡站場時,發現了一名受傷的閑雜人員,當時,那人試圖爬上拉煤車去大同。覺得可疑,老李把他帶到了警務執勤室,核查之后才發現,那人前一晚剛在北京順義區殺人搶劫,100多名警力正在全力追捕。
這件事在老李看來,是他的榮耀。再過幾年就退休了,老李說,沒啥遺憾了。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