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暖大地,萬物復蘇,當大多數農民都在忙碌著備耕播種時,德惠市升陽村的楊大志卻早早的就品嘗到了豐收的喜悅。近日記者來到楊大志家的瓜棚,剛一進棚內,一股濃濃的瓜香撲面而來,楊大志正帶領十幾名農婦小心翼翼地把剛剛摘下的瓜裝箱、稱重、封箱,忙得滿頭大汗的他直起腰,對記者說:“這是頭茬瓜,上市早,平均每斤能賣到40元。忙點兒累點兒也值了!”
楊大志指著矗立在瓜棚中央的小氣候觀測站的顯示屏說:“如今農民搞種植,要想增產增收,離開電力的支持可不行,這種瓜比照顧嬰兒還要細心,不僅空氣的溫度濕度以及二氧化碳含量要達標,而且對土壤的溫濕度和其中各種元素的含量也有嚴格要求。”楊大志說,傳統的棚膜保溫性能差,一年下來只能栽種一茬瓜,費時費力效益低。去年他對自家的11棟溫室大棚進行了改造,全部更換成雙層棚架結構的保溫大棚,并安裝了取暖照明燈,最高氣溫能達到四十度。在寒冬臘月也能育苗。棚內一年四季都有瓜苗生長,一年兩茬苗、四茬瓜,產量能達到傳統大棚種植的3倍。
德惠市布海鎮是遠近聞名的“瓜菜之鄉”, 瓜菜種植面積達5000多公頃,占該鎮總耕地面積的40%。隨著農民種植規模的不斷發展,原有的配電設施以無法滿足農民用電需求,為了突破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德惠農電不斷加強電網建設和供電保障,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2012年布海鎮新建變電站1座、完成0.4千伏線路改造11.02公里、10千伏線路改造14.2公里、66千伏新建線路10.2公里、更換配電變壓器6臺、更換水泥桿543基、更換智能電表470塊,供電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實行“三農”扶持政策,對農民開展的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實行綠色通道制度并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為農民自主創業、新農村發展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布海鎮的無公害瓜菜遠銷武漢、上海、深圳等地,部分產品還走出了國門,出口到俄羅斯、韓國。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法發展,還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僅瓜菜一項就讓該鎮農民人均增收兩千多元。
來源:中國廣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