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市鎮地處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中心,全鎮124.3平方公里,人口85078人,轄41個行政村,2個居民會。耕地87826畝,水田82384畝。
練市早在2000多年前就成為東海之濱“鄉人購璉成市”的著名商埠。由于大自然的惠賜,這里人杰地靈、物埠民豐;土地肥沃、河水清澈。以其優越的自然條件,盛產魚、米、蠶絲而飲譽四方,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
一方水土養育著一方人,勤勞、樸實、聰明、能干的練市人,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人文、理念等諸多優勢和改革開放這一偉大的時代杠桿,把握時代商機,把艱苦創業的腳印留在祖國大江南北,留在西歐,留在太平洋的彼岸。正因為有這一大批繼承“浙江精神”的實業家和投身于市場經濟的人們,才使今日的練市成為浙江的經濟強鎮。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練市的變化日新月異。練市,是“浙江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浙江省創建百家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鎮”、“浙江省中心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衛生鎮”和“浙江省絲綢紡織工業品專業區”。
方興未艾的練市鎮區依托湖鹽公路、京杭運河過境段改道和拓寬工程等契機,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使交通更便捷,通信更順暢、電力和供熱更充足。占地350多公頃的工業園區,近年己投入5億多元,完成了道路、橋梁、供電、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了招商的承載力和吸引力,凸顯了園區平臺優勢,成了招商引資的主戰場。現己工廠林立,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古鎮練市相傳二千多年前,因鄉人購璉成市,故名璉市。三國時,改為巡幕鎮。唐代稱連云鎮。明洪武年間,因河水西來如匹練,故名“練溪”。繼有漣川、連市、梿市等名稱。清同治九年,因“練”、“璉”同音,才始稱練市。
水鄉古鎮,人杰地靈,尚武崇文,代有名人;練市是明代軍事家、文學家茅坤的故鄉。曾是太湖之濱的軍事重鎮,三國時,東吳孫權屯兵于此,設置幕府巡行周圍,因此以“巡幕”作鎮名。所以,文化遺跡眾多。相傳朱元璋避難時所經的荃步“報恩禪寺”現已修復一新;在當代,有國際書聯委員王禮賢、省書協會員李邦梅、香港東方文化中心特編周熙華先生等老一輩著名書畫家,為繁榮、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作出貢獻;有古樸典雅的萬興公園和文化中心大樓。近年建成的“王禮賢藝術館”成為又一文化新景點。民間的舞龍、耍獅、武術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生活。全鎮有市級文保點共八處:鎮區南大街的仁壽橋、東大街的安濟橋、鎮區東柵的鳳凰橋、鎮區東大街東段的連云橋、凌家堰村境內的徐林普濟塘橋、楊樹河村境內的妙嚴塘橋、朱家埭村境內的臺子匯遺址和蔡家橋村境內的蔣家村遺址。
來源: 浙江在線-浙商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