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之鄉”莊河,有機草莓發展“瓶頸”待破


    時間:2012-12-27





    莊河市是“中國草莓之鄉”,其下轄光明山鎮是“中國優質草莓基地”。為搞好草莓產業,光明山鎮以小營村為龍頭舞起了“有機草莓”的大旗。眼下正是大棚反季草莓種植的關鍵時節,“有機草莓”發展的如何?記者昨日上午來到小營村,實地采訪。

    在“莊河小營草莓專業合作社”新建的有機草莓種植園內,17個長100米、寬10米的溫室草莓大棚整齊地排列著。為了使棚內草莓可以接受光照并增加棚內溫度,工人們正用自動卷簾機卷起蓋在大棚上的草簾。大棚內溫暖如春。“有機草莓”被用黑色塑料薄膜覆蓋著,僅有莖中伸出的一條條小枝和大片深綠色的圓形葉子露在外面。由于今年雨水較多,新建大棚電纜等硬件設施的籌備較為困難,因此園內17個大棚中的草莓較其他大棚草莓生長慢了許多。

    小營村首家試種有機草莓的張杰向記者介紹說:“以前種植普通草莓,一個大棚一年純收入3萬元,而種植“有機草莓”收入能翻一番,達到6萬元。”村支書由忠華告訴記者,小營村從最初2個“有機草莓”溫室大棚發展到去年的104個,今年又在合作社的努力下新增17個。日前,該村向農業部申請有機草莓認證也在順利進行中,這給百姓增加了很大信心。

    眼看“有機草莓”就要給全村帶上一條致富路,可新問題又讓農民犯了愁。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小營村的“有機草莓”賣得并不好,收購商將價格壓得很低,大部分農戶都只是“保本”,沒怎么賺錢。“有機草莓底肥不使用化肥,全靠酵素、鋸末、干雞糞進行人工發酵,平時用榨油剩下的豆餅施肥。而且有機草莓不使用任何激素催大,生長周期相對較長,因而成本比普通草莓高出30%以上。市場銷售價得在30元左右才能賺錢。”張杰告訴記者:“今年人工成本比往年高出很多,往年工人6元/小時,今年漲到9元/小時。”加之現在很多賣場的草莓都打著“有機”的牌子,售價又僅是有機草莓的1/3。大部分市民對有機草莓真假難辨,更多程度上傾向于所謂價格便宜的“有機草莓”。

    面對市場上魚目混珠的“有機草莓,合作社負責人很無奈:“我們也曾派多名銷售人員向各大超市賣場推銷我們的有機草莓,雖然一比較馬上便能看出差距,但大部分超市還是因為價格問題對我們的草莓望而卻步。”莊河草莓現已形成產業主導、企業運作、區域布局、規模經營的發展新格局。最近五年,光明山鎮草莓大棚每年以近千個數量遞增。截至目前,全鎮已發展溫室大棚12000個,分布全鎮各村,生產規模達到了33320畝,鮮食草莓產品占據莊河地區市場的 80%。草莓的大發展無疑是給今后“有機草莓”的升級轉型創造了優勢條件。“有機草莓”能否賣出好價錢,能否讓農民腰包鼓起來,成為有機草莓能否推廣開來的“瓶頸”問題。

    采訪中專家指出,有機草莓要打開市場,首先品牌要“保純”。莊河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認為,要用工業化理念發展農業,實現有機草莓生產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以良好的品質建立百姓對有機草莓的信心與信賴,創建值得信任的有機草莓品牌。其次對有機草莓銷售定位的把握也很重要。前期有機草莓的發展規模有限,雖品質高于普通草莓,但價格也高出很多。因此前期有機草莓的銷售應擺脫“提籃小賣”的模式,瞄準消費人群,拓展銷售渠道。同時可以開展草莓采摘活動,讓更多的消費者實地考察體驗,對有機草莓有深入的了解和認可。未來形成規模化生產后,有機草莓成本降低,價格適中,伴隨著廣大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能力的提高,最終會走入千家萬戶。

    來源:大連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