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秋果香”全國名博齊魯采風團的博友和媒體記者們來到了美麗的“中國冬棗之鄉”沾化。采風團走進沾化下洼生態園、沾化縣冬棗研究所、沾化冬棗博物館,對沾化冬棗產業進行深入考察采訪,沾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立忠介紹了沾化冬棗產業的發展情況。
沾化是中國冬棗的故鄉,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氣候,孕育了稀世珍果—沾化冬棗。王立忠說,沾化冬棗從農家庭院走向大田、從56棵發展到50萬畝,歷經20多年長盛不衰,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種植、旅游、加工、銷售于一體、一二三產協調互動的現代化綜合產業體系,成為沾化乃至全市、全省最具特色的富民水果產業。
沾化冬棗2008年榮獲首屆中國棗業大會金獎并位居榜首,先后被評為“中華名果”、“中國十大名棗”、“中國十大名牌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北京奧運會、十一屆全運會特供和推薦果品。今年以來,沾化繼續深化沾化冬棗“二次創業”行動,創新“核心園、精品園、標準園、普通園”四級標準管理,品質實現了新的提升、新的突破,預計總產達到6億斤,產業產值突破30億元。
王立忠表示,網絡媒體作為新興的現代傳媒,是洞察和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窗口。這次采風團的各家媒體都是知名網絡媒體,知名度高,影響力大,必將為沾化冬棗產業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搭建良好的宣傳平臺。
“中國冬棗之鄉”沾化簡介
沾化縣位于渤海灣南岸,藍黃兩大國家戰略的疊加地帶和主戰場。沾化曾是山東省最后一個“國家級貧困縣”,1998年整體脫貧以來,全縣上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凝心聚力,科學實干,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今天的沾化,工業發展突飛猛進,油鹽化工、金屬材料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加速膨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5家、納稅過百萬元企業122家,工業落后的歷史徹底改寫;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以河為魂、擁河發展,“一帶三區”開發全面加快,縱貫南北、連接東西兩城的徒駭河城市景觀帶魅力凸顯;沿海開發如火如荼,58公里的濱海大道打開沿海開發通道,1.4萬畝金沙水庫、22.4公里第二條防潮大堤、3000—5000噸級港口群、投資過百億元的濱州海洋化工二期項目加快推進,掀起了沿海開發的新高潮;群眾收入大幅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8年的2071元增長到2011年的8748元,今年將超過1萬元。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沾化搶抓藍黃“兩區”開發機遇,確立了“藍黃融合、陸海聯動、集約發展、加速超越”的工作方針,強力推進“突破海上”戰略,力爭到2016年縣域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省前50名,全面打造濱州城市副中心、山東海上北大門。
來源:齊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