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寧波慈溪新浦,站在馬潭路高架橋上向兩邊眺望,一片片葡萄大棚連綿不絕。采摘季過后,葡萄架上還有少許綠葉,這個時節的葡農最為悠閑,在秋日的陽光下做著松土除草、修整棚架的活。
新浦是慈溪市有名的葡萄之鄉,進入21世紀,以六塘南村為中心的大棚葡萄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大棚葡萄種植基地,葡萄園區被認證為“寧波市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據統計,目前新浦鎮內葡萄種植面積達10000畝,新浦人在全市種植葡萄19000余畝,產量達到18750噸。由于葡萄種植規模的擴大和效益的提升,葡農迅速走上了致富之路。
正給自家大棚摘膜的平長根老夫婦,一邊干活一邊跟記者聊天:“葡萄是名副其實的致富果,別說我們村,一個鎮的農民都靠著葡萄發家致富呢。”平長根今年67歲,是六塘南村最早開始種葡萄的,10年間,他見證了新浦葡萄的種植版圖從幾戶人家擴展到一個村、一個鎮,最后到新浦人在全市種葡萄,目睹了新浦葡萄從露天種植到大棚種植再到葡萄觀光園的產業化發展路徑。他指著隔著一條河的村莊:“哪家洋樓不是種葡萄賺下的,我們村800戶人家,70%以上都種葡萄。”平長根種了10多畝葡萄,自1999年開始種大棚葡萄以來,畝產保持在3000斤,每年畝收入近萬元。“今年不多,也就賺了10多萬元。”他笑呵呵地說。
隨著規模種植效益的顯現,新浦葡萄逐漸形成產業化、專業化、生態化的現代農業新格局。據介紹,新浦萬畝大棚葡萄基地已現雛形,優勢主導產業逐步形成,涌現了六塘南村、腰塘村、五塘南村等高標準、大規模的現代農業園區的典型。
在新勝公路旁的海豐葡萄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潘再平告訴記者,與父輩只是在種植環節摸索不同,他們年輕人在一開始就把葡萄種植當成產業在經營。潘再平兄弟倆成立了合作社,自己種植的葡萄打“海豐”、“星裕”品牌,掌握銷售環節的自主權,把合作社的葡萄銷往了全國各地。另一個小伙子岑洲鋒,在坎墩和周巷承包了250畝土地種植葡萄,他還準備辦一個水果觀光園,一年四季采摘游,將葡萄的產業鏈延伸到服務業。
新浦鎮副鎮長陳紅暉表示,新浦葡萄作為該鎮精品產業,只有跳出簡單的種養,才能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新浦的休閑觀光農業開始起步,占地500畝的新浦葡萄觀光園于2010年年底建成,去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供廣大游客游玩采摘。同時,投資近六七十萬元的葡萄交易市場也于2010年年底正式建成,建成的交易市場以“服務農戶”為宗旨,致力于引導生產、搞活交易、滿足消費,從而實現供需兩旺、農民致富的目標。此外,舉辦新浦葡萄節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吸引八方來客。
“綠”字當頭,新浦葡萄開始邁進生態型農業探索的新時期。目前,鎮內宇欣畜禽養殖場根據全鎮葡萄基地和畜禽養殖場的產業特點,建成果畜生態循環型示范基地面積近1000畝,年使用有機肥可達7000噸,化肥施用量減少了50%以上。陳紅暉表示,將用3年時間對基地進行規范提升,并向周邊葡萄園示范推廣,切實減少畜禽糞便和農用化肥雙重污染。(雷曉芬、潘超群、高長達)
來源:《慈溪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