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專家對臨沂市人民政府申報的“中國大銀魚之鄉”命名進行了現場評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崔和,中國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教授尤洋等6位專家參加評審,臨沂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張韜,市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豐紹明等領導陪同。
專家組深入到省級大銀魚良種場——莒南縣陡山水庫生產現場,實地考察了大銀魚的生產情況。在評審會上,專家組聽取了臨沂市關于大銀魚產業情況的匯報,審閱了相關申報材料,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提問。專家組認為,臨沂市發展大銀魚產業具有四個方面的優勢:
一是臨沂市地處暖溫帶地區,境內河流、水庫、塘壩資源豐富,且水質良好,適宜大銀魚的生長繁殖。
二是通過全市水產技術人員和從業者的研究與實踐,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整套大銀魚產業(受精卵采集、孵化、投放、增養殖管理、捕撈與加工等)技術規范。臨沂市大銀魚增養殖面積33萬余畝,年產量1500噸,產值達5700萬元,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是產品質量安全可靠,通過有機認證,提高了大銀魚產業的全國知名度,有效地拓展了國內外市場。目前全市有機水產品產地7處,面積24.2萬畝,占全市大銀魚增養殖水面的73.3%。
四是地方政府積極推進大銀魚產業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大銀魚成為名符其實的“致富魚”和出口創匯的優質水產品種,同時重視大銀魚種質資源的保護。2009年莒南縣陡山水庫被認定為省級大銀魚良種場,年產大銀魚受精卵3億粒。2010年建立了蒙陰縣云蒙湖大銀魚種質資源保護區。為確保大銀魚遺傳性狀的優良和穩定,以及生態環境的維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專家組一致認為,山東省臨沂市大銀魚產業基礎良好、科技支撐及政府政策支持有力、產品質量安全可靠、生態、社會與經濟效益顯著,符合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特色水產品之鄉”的評審條件和要求,建議授予臨沂市“中國大銀魚之鄉”的稱號。下一步,將按照有關程序進行公示、命名。這對于進一步提升我市大銀魚知名度、做大做強大銀魚產業,增加漁(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臨沂市漁業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