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訪“冬棗之鄉” 解開大荔冬棗成功密碼


    時間:2012-09-04





    8月23日,“2012中國·大荔冬棗推介會”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家客商齊聚大荔,推介會當天,就簽約成交1.6億元。而作為“中國棗鄉”的大荔縣是如何用冬棗推動縣域經濟的?對此,記者探訪了素有“冬棗之鄉”美譽的大荔縣,解開了大荔冬棗成功的密碼。

      大荔冬棗在縣域經濟中的地位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棗鄉”的大荔縣是棗的發源區,紅棗栽培歷史悠久,紅棗產業一直是大荔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大荔縣在農業結構戰略調整過程中,決定在全縣大力發展冬棗產業,并把冬棗作為發展特色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

      記者在大荔縣提供給媒體的材料中看到:大荔冬棗栽培遍布全縣。從事冬棗生產的群眾達到25萬人。棗區群眾的收入一半以上來自冬棗,冬棗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要想富、栽棗樹”,“家有千株棗、不愁奔小康”這些民謠俗語,充分表露了冬棗在大荔人心目中的地位,人們親切地稱棗樹為“搖錢樹”。

      全縣冬棗面積達15萬畝,總產量15萬噸,產值8億元。畝均收入兩萬元以上,最高畝均收入達10萬元,冬棗收入占到全縣農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

      全縣從事紅棗產業開發的公司已達200余家,涉及全縣冬棗的基地建設、貯藏保鮮、銷售等各個領域。

      先后建成大中型冬棗保鮮貯藏冷庫25座,貯藏能力達到2萬噸。全縣共建立了28個冬棗專業協會,發展會員4萬多人,8個冬棗專業市場,同時在上海、廣州、溫州、義烏、鎮江等十余個大中城市設立了直銷窗口,紅棗產業的發展已經步入產、加、銷一體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大荔冬棗的優勢

      大荔縣縣長楊林告訴記者,大荔冬棗具有上市早、品質優等特點。上市早:比我國同一緯度的其他地區冬棗要早熟10-15天,比山東等地冬棗提前上市一個多月。前期上市的冬棗一斤可賣到100多元錢。

      品質優:在雙泉、埝橋、趙渡等6個鎮建立綠色標準化示范點,制定詳細的操作規程和實施方案,在15個鎮10萬畝冬棗園全面推行綠色標準化技術,嚴格實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模式。10萬畝冬棗綠色食品基地通過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

      為了促進早熟,解決成熟期陰雨災害提高品質和效益,全縣大力試驗和推廣大棚促早栽培技術,制定大棚栽培和管理技術方案,搞好技術指導,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提高了冬棗品質和效益。目前全縣春暖棚冬棗面積已接達5萬畝,溫室大棚冬棗3000多畝。

    來源:食品產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