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福安市葡萄協會長汀葡萄基地里,農技專家忙著對進行“一年兩熟”栽培試驗的夏黑葡萄,運用配方施肥恢復樹體。這是繼巨峰葡萄之后,福安成功“一年兩熟”栽培的又一葡萄新品種。
擴大試驗,尋求更完善的栽培技術、品種,實現葡萄一年之內兩次成熟采摘,福安葡萄產業發展將再添動力。
輝 煌
按農業部委托中國葡萄學會制定的葡萄產業區劃,福安曾被劃分為不宜大面積種植葡萄的禁地。
1984年,福安賽岐鎮象環村陳玉章等4位村民引進20多個葡萄品種,試種12畝。當時,不少專家認為,南方高溫高濕天氣,病害嚴重,營養生長、生殖生長不易平衡,無法適應葡萄栽培。
質疑聲里,福安科技工作者和果農不斷探索,巨峰葡萄引種大獲成功,從此登上當地農民增收的大舞臺,并以每年新植面積500至600畝的速度迅猛增長,至今福安共有139個村種植葡萄,全市種植面積5萬畝,產量6萬噸,年產值4.5億元(不含加工),惠及產區20萬果農,面積、產量、產值均占福建葡萄產業的半壁江山,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2006年,福安捧得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授予的“南國葡萄之鄉”殊榮。
不僅是量的擴張,標準化無公害規范化栽培、專用套袋技術等多項新技術的推廣普及,讓果農增產增收如虎添翼。特別是避雨設施栽培技術的運用,讓葡萄長成精品,實現畝增產值3000至8000元,甚至創下福安巨峰葡萄每公斤單價20元和畝產值超2萬元的紀錄。
挑 戰
在福安葡萄產業發展一馬當先時,周邊省市的葡萄產業也快速崛起。
“以前,在廣東,基本上都是產自福安的葡萄。但現在,廣西、遼寧及江浙等地的葡萄爭相涌入,品種多,且上市時間集中。多家競爭,逼著我們下調價格。在廈門、福州等地的市場,也是這樣。”象環村果農陳細棠明顯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壓力。
“在全國幾個主要銷售市場,福安葡萄一枝獨秀的格局已被打破。”福安市葡萄協會會長林青說,這幾年,廣西、云南等周邊區域葡萄產業發展突飛猛進,福安葡萄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廣西桂林、云南賓川等縣市葡萄產業起步比福安晚,但而今,在桂林一帶,不僅早、中、晚熟葡萄品種一應俱全,還發展“一年兩熟”栽培,上市時間早,占盡市場先機。在賓川,葡萄種植面積2005年時才突破萬畝,但目前已達15萬畝,基本形成種植、生產、包裝、釀酒、銷售、出口等產業化經營格局,一舉成為全國縣級最大的早熟鮮食葡萄生產基地,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省內建陽等地現有葡萄種植面積約3萬畝,借鑒日本“早川式”葡萄栽培技術,在建園、修剪、田管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規范化的生產模式,果品質量毫不遜色。
瓶 頸
外部強手林立,內省自身,福安葡萄產業亟待破解的發展瓶頸也不少。
首先,葡萄品種單一,成熟期集中。目前,福安葡萄品種以中熟的歐美巨峰品種為主,種植面積占90%左右。如遇市場變化或自然災害,對產業帶來的巨大影響不言而喻。去年3月,中國葡萄協會會長、北京農學院教授晁無疾在福安調研時,再次指出這一產業掣肘:“必須要進行結構調整,多元化發展。”
其次,從栽培技術上看,避雨栽培雖盡顯增收優勢,但眾多果農或只顧眼前利益,不愿花錢投入,或因資金積累有限,推廣障礙重重。目前,福安避雨大棚栽培面積僅8000多畝,不足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大多數仍是傳統的露天栽培。
其三,加工短板,產品附加值低。釀酒、釀汁,葡萄果品深加工,目前在福安幾近空白。
其四,基層農技人才緊缺。全市葡萄生產技術服務僅靠現有農業局經作站、葡萄協會等有限的技術干部前后奔波,可謂杯水車薪,遠滿足不了廣大果農對技術的強烈需求。
此外,福安葡萄采后的商品化、增值化處理滯后。包裝粗放、規格低,保鮮技術簡單,品牌建設遠落后于生產。在服務組織上,全市村級各種專業合作社雖多達600余個,但實力不足,真正做到“自我組織、自我服務、自我提高”、“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專業組織少之又少。
轉 型
“要發展,思想觀念上的突破提升是首要。”林青說,目前,福安當地對葡萄產業普遍存在一種“農民會種了,可以放手不管”的認識誤區。在他看來,當前正是產業從量增長邁向質提升的緊要關口,不僅不能松手,更要加大投入、加大扶持,再聚合力。
就產業而言,品種要優化,力爭通過5年把巨峰品種下調到60%。2009年以來,福安已展開對葡萄新品種的引種、試驗工作。夏黑、美人指、魏可、維多利亞、黑蜜等多個新品種先后落戶,一些品種在果質、口感、成熟期等方面比巨峰品種更顯優勢。其中,已上市的夏黑品種每公斤售價達40元左右。
“市場較量,最終將以質量論高低。因此,設施栽培將是福安葡萄產業新一輪發展的方向。”林青認為,發展避雨栽培,特別是水泥柱鋼管避雨棚架,抗災能力強,葡萄質量好,加大推廣是當務之急。此外,還要加大栽培模式創新,探索水肥一體化、無核化栽培、促成栽培、“一年兩熟”栽培等新模式,提升產業科技含量。
彌補產業短板,延伸產業鏈條,葡萄深加工要跟上。目前,福安已發展葡萄酒釀制企業3家。其中,南國刺葡萄酒有限公司聯手省農科院,從廣西成功引種優質釀酒葡萄品種“桂葡1號”,項目專家組還選育出葡萄發酵的優良菌種,成功研發雙效降酸生物釀造技術,獲得2011年度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承展九家紅葡萄酒莊則結盟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酒莊研究中心,成功釀制巨峰品種葡萄酒;天源食品的葡萄汁產品,今年也已亮相市場。
來源:福建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