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西充縣打造中國“絲綢之鄉”


    時間:2012-08-08





    今年4月,西充縣成功爭取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項目,縣蠶業局立即著手,以21個蠶桑基地鄉鎮為依托,以“百里優質蠶桑長廊”為紐帶,突出蠶桑生態環保特色,打造經濟、文化、旅游觀光亮點,助推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建設。打造中國“絲綢之鄉”。立足已有桑園11.5萬畝,有蠶繭收購站點46個,年收烘能力300萬公斤,有大型繅絲企業1個,年繅絲能力16000緒,可產白廠絲1000噸,有絲綢企業52戶,織機827臺,絲綢產量達到800萬米等資源優勢,加大對產業和生產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利用優惠政策和現代技術條件,積極引進大型企業、先進設備和優秀人才,推進絲綢產品升級換代,培育知名品牌,做大做強蠶桑絲綢產業,利用南充建設中國“綢都”的契機,將西充打造成真正名符其實、享譽海內外的“絲綢之鄉”。

      著手絲綢博物館建設。收集歷史遺留下來傳統的養蠶設施設備用具,如采桑籮、貯桑缸、切桑板、切桑刀、蠶箔、蠶架;傳統織機如臥機、丁橋織機、竹籠機、綾娟機等,利用縣上建博物館的契機,爭取建成絲綢博物館。博物館的基本陳立包括:序廳、歷史文物廳、蠶絲廳、織染廳、現代成就廳五個部分,展品除陳列歷史文物用具、現代產品外,重點陳立絲織品的十四大類:紗、羅、綾、娟、紡、綃、縐、錦、鍛、綈、葛、呢、絨、綢,全方位展示中國五千年悠久的絲綢歷史和文化。

      構建蠶桑產業生態旅游觀光勝地。以全縣21個蠶桑基地鄉鎮為基礎,以“百里蠶桑長廊”為依托,推出三條精品線路:“仁和——雙洛—鳴龍—罐埡”、“青龍—義興—西碾—復安”、“永清—金山—多扶—扶君—東太”,建成三個產業生態旅游觀光帶,建設“六園”景點采桑茶園、織染園、繭都花園、絲腺園、絲綢園、科技園點綴其間,打造成錯落有序、疏密相間、跨越時空、立體的產業生態旅游勝地。

    來源:四川蠶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