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省委、省政府在今年召開的全省工業跨越發展大會上提出了“3年倍增”和打造“3個10千億”發展目標。省工信委如何創新工作思路,擴大招商引資規模,促進全省工業經濟跨越發展?
王興寧:省工信委立足自身職責范圍,積極配合省級有關部門,共同推進我省招商引資相關工作。依托“央企入滇”“民企入滇”、中國—南亞商務論壇、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會議以及工業園區定向招商等平臺,省工信委在促進我省與周邊省區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擴大招商引資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在橋頭堡建設機遇下,“央企入滇”“民企入滇”和園區招商引資取得了顯著成效。
今年以來,省領導率團赴省外、港澳臺和國外招商活動中,省工信委有8場專項活動。省工信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分管領導重點負責抓落實,確保招商活動圓滿完成。截至目前,共參與組織了省委、省政府領導赴香港、澳門、浙江、廣州、廈門、上海、南京等專題招商推介活動。全省70余個工業園區、相關企業負責人300余人次參加了招商活動,共促成我省18戶工業園區與外省區工業園區(開發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結對成為友好園區;直接牽頭負責簽約的重點工業項目12個,共簽訂內資協議金額256.4億元人民幣,外資協議金額5400萬美元。
記者:“央企入滇”是省委、省政府近年來實施的重大決策部署,實施“央企入滇”有利于借助優勢企業推動云南企業和資源的整合重組,有利于加速形成大企業、大集團,延伸產業鏈,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在“央企入滇”工作中,如何創造條件、筑巢引鳳?
王興寧:2011年,省工信委先后多次組織央企到州市和相關企業調研,幫助央企更深入地了解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確定項目落地的具體位置和條件。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發展計劃部及重慶南方摩托車有限公司負責人,到德宏考察洽談摩托車裝配制造項目合作有關事宜;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到昆鋼、云冶、云天化、云錫等企業,就節能減排和能源系統優化、固體廢棄物回收綜合利用、特種石墨制品的研發和生產等項目進行合作洽談;省老領導牛紹堯帶領相關人員到文山州調研,對文山州引進央企的工作進行督促,推進文山生物產業、礦產業加快發展。
2010年9月,中緬油氣管道工程開工。目前,云南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核準工作所需的支撐性文件材料大部分已經完成。中石油云南成品油銷售網絡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企業與州市政府一級的協議已全部簽訂。截至2011年9月底,全省批復中石油新建加油站114座。
自2010年實施“央企入滇”戰略以來,截至10月底我省已與60余戶央企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總投資超過萬億元,其中有37戶企業開展落地或項目前期工作,20戶企業到位資金達800多億元。主要涉及裝備制造、新能源、礦產資源、建筑材料、生物醫藥、農特產品加工及糧食安全、通用航空、旅游、進出口貿易、現代金融、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其中石油化工、大型水力發電設備及通用航空等產業,填補了我省空白。“央企入滇”工作圓滿完成了省政府要求的2010年、2011年工作目標。
省委、省政府實施“民企入滇”戰略以來,“民企入滇”亮點頻現,在第20屆昆交會上,“民企入滇”共簽約706個項目,協議資金達10019億元,涉及能源、商貿物流、礦冶、旅游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協議資金來源于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26個省區市的民營企業。
記者: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工業發展“三年倍增”計劃,打造十個超千億元的企業、園區和產業。到2016年,實現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個翻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招商引資工作是實現這些宏偉目標的關鍵,下一步將重點抓好哪些工作?
王興寧:今年及今后一段時間,省工信委招商引資工作將緊緊圍繞打造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積極引導大型重點央企集團和大型民營企業到云南投資興業,加快特色工業產業基地建設。力爭每年引進16戶制造業民企,新建10項以上龍頭民企項目和10項以上關鍵性突破項目,打造一批新的民營龍頭骨干企業和重點產業領域優勢民營企業,形成支撐云南經濟內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重點是:創建冶金產業高技術研發平臺,培育3戶生物產業龍頭企業,構建3個專業現代物流中心,加速4個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區建設,打造5個高新核心產業基地,全力提升工業發展質量。
全力推進中石油集團石油管道和煉化基地項目按期開工建設,延伸石油化工深加工、精細化工,配套發展煉油基地下游延伸產業鏈項目,建成西南地區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引進由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規劃設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籌建,捷克、德國等知名外企加盟的通用航空產業園。培育兩至三家產值超百億元的通用航空制造運營企業,打造中國西南地區和面向東南亞地區的通用航空制造基地。
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航天科工產業園,重點發展航空民用產品,形成西南地區航空民用產品基地。
引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建立我省軟件設計、電子產品制造及組裝中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加快兵工集團北方紅外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二期開工,建成國家級昆明光電子產業基地。
通過高新核心產業基地的建設,促使我省上述5大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云南省工業產業空白,成為新的工業“引擎”。(本報記者 田逢春)
來源:云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