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西部一片古老而富有生機的熱土,幅員面積2694平方公里,轄64個鄉(鎮),136萬人口。
這里正處于大力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巔峰時期,這里正如火如荼開展“產村相融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這里有多個新興的工業園區、成片連線的美麗新農村,還有不計其數的產業帶……這里正奮力“推進三次創業,實現率先跨越”。
這里就是享有“川東之繡壤,西蜀之名區”美譽的四川省達州市達縣。
11年前,達縣縣城從州河北岸南遷,現在,一座新城在州河南岸拔地而起。最近幾年,達縣著手“引資發力”,推進“兩化”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這其中靠什么力量?近日,記者走訪了這片熱土,尋找到了答案。
環境“優”是原動力
“達縣因資源豐富、地理區位獨特、基礎條件較好,成為發展空間大,發展前景無限的一個基本因素。”達縣經信局辦公室負責人在采訪時告訴記者。該縣礦產、水利等資源富集,商貿和消費市場活躍,歷史文化深厚,旅游資源特色明顯,人力資源較為充裕,是中國烏梅之鄉,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著名的苧麻之都,四川省瘦肉型商品豬、優質肉牛生產基地。達縣處在成渝、關中和武漢三大經濟圈的交匯地帶,是承接四川與東部地區商貿流通的重要走廊,其節點地位、樞紐地位十分突出。隨著達陜﹑達巴﹑達萬高速公路的陸續貫通,達縣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進一步得到提升。
四川省委、省政府把達州列入川渝城鎮群范疇;市委、市政府著眼于建設秦巴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四川省特大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大力實施工業、城市和交通等重點建設,為達縣跨越發展創造了條件。成渝經濟區、關中經濟區和武漢經濟區重點支持發展的高科技制造業和現代農業,也對達縣實施產業擴張有利。
達縣蘊含極其強大的動力潛能。近年來,達縣經濟快速增長,經濟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達縣已駛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在此基礎上,一大批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蓬勃興起:楊柳配套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馬家臨港工業園區已成為該縣工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組團開發的三里坪人文生態區、規劃建設的雷音鋪隧道工程等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將為建好半個達州城提供重要支撐。
決策“惠”是驅動力
“我公司自與縣政府簽訂合約來,縣政府就從多方面支持和關心我們,在諸多政策上都給予了優惠,這讓我們在此發展增加了信心。”楊柳配套園區中青家居辦公室負責人激動地對記者說。
該縣制定了《達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以政策保障“惠”商。對來達企業,圍繞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在土地、財稅、金融、服務等方面采取差別化的產業鼓勵政策,突出比較優勢,盡力降低外來投資者的投資成本。國土、建設、發展和改革、環保、工商、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及時跟進,為項目的實施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對投資額度較大、帶動影響強的項目實行“一企一議”制度,切實解決他們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同時,該縣不斷強化舉措,靈活“引”商。一是創新機制,激發招商潛能。完善了招商引資領導決策機制和組織機構,明確了職能職責;建立了招商引資部門聯動機制,由發改局、經信局、農辦、商務局等縣級綜合部門牽頭,縣級相關單位參與,組成招商團隊,圍繞全縣資源優勢和產業規劃,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達到推動全民招商效果;同時,建立完善了重大項目推進機制,確保“一個在談項目、一個領導包抓、一個班子服務”,使在建項目和在談項目跟蹤落實和協調服務,確保進展有序、推進有力。二是強化宣傳,提升招商形象。精心規劃、收集、篩選和儲備一批達縣推介最具發展潛力、最具投資前景、產業關聯度大、比較優勢強的重大招商項目,納入《達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冊》,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不斷更新招商資料,將更多更新的項目推上網絡平臺,拓展了項目信息的傳播途經,加快了項目推廣進度。三是主攻產業招商,推進產業集聚。按照大項目—大產業—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加大與龍頭企業和重點外來投資企業的聯系,充分利用這些企業推薦一批項目、聯系一批客商、舉辦一批對接洽談,開展以商招商,達到了“引來一個,落戶一批,帶動一方”的效果。
服務“好”是牽引力
“縣委、縣政府為我們每個入駐企業切實分憂解難,既提高了效率,又使我們感受到了溫暖。”楊柳配套園區好一新五金機電負責人告訴記者。
對前來投資的客商,達縣用真誠的服務真誠“留”商。具體為龍頭企業、經營戶做好“三服務”:一是做好項目服務。簡化辦事流程,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提高辦事效率,促進項目建設。同時,出臺入園優惠政策,使入園企業既能進得來、又能留得住、更能發展得好。二是做好協調服務。針對項目實施存在的水、電、氣等各種問題,由園區協調辦牽頭,召集由引資單位、投資企業、施工單位等參加的現場協調會,現場辦公,一線解決,全力做好協調服務工作。三是做好金融服務。積極改善園區建設項目融資服務環境,不斷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組織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入園企業開展銀政、銀企、擔企對接。
“以前招工要跑很多路,花費很多時間,有了政府搭建的用工招聘平臺,我們就方便多了。”楊柳配套園區中青家居城一工作人員深有感觸地說。在為企業提供人力資源服務方面,達縣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廣泛宣傳,培養、培訓和推薦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后勤服務人員。同時,通過該平臺,該縣在促進市場就業、擴大社會就業、改善就業結構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達到了雙向共贏的局面。“我原來是這里的農民,現在土地被征用了,一直沒事干。那次我們接到通知后,就參加了招聘會,沒想到我真找到工作了。”南外鎮新橋社區村民劉中彥現在是楊柳配套園區悅達起亞汽車4S店一位后勤服務人員,她深有體會地說。據了解,達縣印發了《關于產業發展與職業培訓和失地農民就業互動的實施意見》,3000名被征地農民納入了培訓就業計劃。
現狀“好”是影響力
達縣現有的最具規模的楊柳配套園區于2010年1月啟動,面積2.74平方公里。該園圍繞“產城聯動、產城一體”的規劃布局,實現了“多規統籌、無縫對接”;堅持三業并重、完善城市功能、創新管理方法,實現了園區與城市共融發展、園區與企業共生發展、園區與群眾共贏發展。園區定位“113”發展思路,即建設一個汽車城、一個倉儲中心、三個專業市場(醫藥物流、家居、五金機電);同時,規劃建設一個汽車主題公園、一個機電加工基地。楊柳配套園區統籌布局產業、城市和生態等功能,劃分了三大功能區:貿易博覽倉儲區、生產制造區和生活配套區。目前,園區與成都申蓉、科倫醫藥、中青家居等企業項目簽約48個,入駐項目47個,共3000多經營戶,總投資42億元;已竣工投入運營項目10個,在建項目26個,即將開工項目13個。一座川東北最大的汽車城、最大的醫藥配送中心、最大的家居建材生活廣場、最大的五金機電市場雛形已展現在人們眼前,今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實現就業3000人;2015年,建成區將達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55家,銷售收入將突破100億元,預計實現利稅12億元,實現就業2萬人。
達縣馬家臨港工業園區地處達縣馬家鄉,面積約20平方公里,毗鄰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達州機場,區位獨特、交通便捷。該園區以“配套重慶、三規合一、產城一體、綠色發展”為理念,著力構建“川東北現代機電產業基地、新興產業基地、生態產業基地和西南包裝產業基地”等。目前,已有泰國阿瑪寧國際集團洛神花飲料項目、老鷹茶飲料等項目入駐,擬入園的尚有3個項目,擬投資8億元。該園區是達縣重點打造的“兩化”互動、產城一體樣板區,更是推進三次創業、實現率先跨越的重要支撐和動力引擎。5月,縣政府與具影響和實力的柏盟項目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成功簽訂規劃編制合約。園區的規劃布局、產業定位、功能配套等將以全新理念步入快速發展軌跡。同時,達縣三里坪等城市新區作為推進產城一體發展主戰場之一也在加緊建設,目前完成投資達10億元。
僅今年1月至7月,達縣就引進省外到位資金21.675億元;累計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15個,即:天馬車業寶馬4S店、四川省建壘石業精加工等,占預決算目標任務不少于5個的300%。第十二屆西博會達縣簽約項目16個(其中6個納入市經開區),簽約金額83.9億元,全部履約;在第十五屆“渝洽會”上,達縣簽約金額25.46億元,全面完成簽約資金的目標任務。
來源:西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