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將招商引資的重點鎖定在重大項目,那么適合的大項目有哪些?市委黨校副教授李秋陽做了一番篩選,他認為主要有兩種,一是資源性,比如鋼鐵、石化,這方面東莞基本沒有優勢。二就是技術性,比如深圳華為。
然而,東莞目前的產業現狀是,技術型企業少,傳統的服裝、家具產業想達到大企業檔次不容易,產品附加值少。同時,缺乏高新技術產業,這導致東莞難尋大企業。有專家直言,東莞應當制定一些中長期的產業發展規劃、配套措施,以此來吸引大企業的進駐。
制訂中長期產業發展規劃
以往,東莞主要是強調市場為導向,靠市場優勝劣汰,政府干預少。如今要發展大企業,需要相對穩定的產業政策。
“過去的慣性思維是你先做,做出來我支持你,現在東莞仍然是被動回應產業發展,產業發展起來就可以獲得支持,頗有點后知后覺。”中山大學教授林江明確表示,東莞應該在產業政策上下功夫。不能在引進企業時才想起來這個企業需要什么支持,然后再出臺一些所謂量身定制政策。這種做法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但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沒什么好處。東莞應當有一些中長期的產業發展規劃、配套措施,并且在企業引進時更加公開透明,這才能增強對大企業的吸引力。”
新興產業要有東莞特色
眼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一塊香餑餑,東莞發展新興產業必然要講究科技和招商,要招商引智,自己沒有但可以用別人的,從而創造更多的財富。
從國家規劃的方向來看,同一個新產業的區域性競爭必然會強化。“東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要變成簡單的爭項目,劃地盤。沒有東莞的特色,最后可能做不好這個產業。”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系主任張鵬說,“要好好地思考東莞的特色在哪里,與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差異在哪里,政府應該做出科學的判斷。”這歸根到底,還是強調一個完整系統的產業規劃和引導思路。
事實上,東莞在20年前也擁有本土大項目,如嘉美風扇還是美的、TCL學習參觀的對象。另外,還有愛迪、凌高、通達等,都是東莞自己培育的大項目。東莞市科技局局長何躍沛接受記者采訪時曾總結這些項目失敗的原因,說道:“追究到根本原因,還是人,東莞缺乏創新的高端人才和團隊。”
對此,李秋陽也認為,東莞引進大企業不理想,他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環境,東莞缺乏吸引高端人才的環境,而要引進大企業就必須有人才支撐。
來源:南方日報-南方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