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儲能核心裝備攻克世界級難題實現“新”突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06





      記者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獲悉,我國自主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2極高速大容量同步電動發電機——“儲龍105”日前通過評審,產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長時間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壓縮空氣儲能作為一種高效的大規模儲能技術,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的剩余電力壓縮空氣,將其儲藏在高壓密封設施內,在用電高峰時釋放出來發電。高速電機是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關鍵核心設備之一。這次通過評審的105兆瓦2極高速電機,在國內首次采用一體化設計,具備電動和發電雙工況運行能力,能夠在不同的工作場景下靈活切換,大大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臥龍控股集團執行董事萬創奇稱:“產品效率高達98.8%,振動低于35微米,國標是80微米,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百兆瓦級雙工況電機領域的空白。”


      “儲龍105”電機較同等功率多臺常規電機節省占地面積40%以上,搭載該電機的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可提升區域可再生能源并網比例15%—20%,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50萬噸。


      歷時四年攻關 攻克世界級難題


      在沒有成熟行業標準與技術借鑒的情況下,我國科研團隊歷時四年攻關,成功研制全球最大105兆瓦高速電機。技術突破背后藏著哪些世界級難題?來看記者在生產一線的探訪。


      在臥龍電氣南陽防爆集團生產車間,直徑3米、重量超200噸的“儲龍105”電機雛形初現。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兩極高速電機的核心難點在于“高度系統集成”,相當于在同一臺設備內實現“動力引擎”與“發電心臟”的完美協同。


      在定子線圈自動化產線,機械臂正以0.01毫米精度纏繞絕緣材料,這套自主研發的數字仿生系統將線圈一致性誤差控制在萬分之三以內。


      壓縮空氣儲能的電動機運行需要每天都啟停一次,全生命周期啟停次數達到2萬次,對電機的壽命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總裝車間,全球最大的高速動平衡測試平臺正在運轉。通過全流程精度控制,“儲龍105”的振動指標較國標嚴格3倍,達到航空級精密設備標準。


      中儲國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雪輝稱:“我們在最后的測試裝配環節,通過高速動平衡把精度進一步提高,實現了振動指標達到了一個很好的水平。”


      國壓縮空氣儲能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作為抽水蓄能之外最成熟的大規模物理儲能技術,壓縮空氣儲能正迎來產業化爆發期。我國在建項目超10個、規劃裝機突破10吉瓦,技術與工程應用已全面領跑全球。


      在河南信陽,首個以山體平洞作為人造儲氣庫的300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項目,人工硐室已開挖過半。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建成10兆瓦級、100兆瓦級、300兆瓦級三代示范項目十個以上,形成“研發—示范—規模化”的完整技術鏈條。


      中關村儲能產業與技術聯盟理事長陳海生稱:“我國壓縮空氣儲能在過去十年得到了快速發展,目前壓縮空氣儲能從技術上已經實現了從100兆瓦到300兆瓦的跨越。”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5》顯示,2024年全球新型儲能裝機165.4吉瓦,我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達到43.7吉瓦,其中壓縮空氣儲能因長壽命、高安全性成為電網級儲能首選方案。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宋曉剛稱:“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的效率、經濟性有獨特的優勢,對于我們中國來講市場潛力巨大。”


      壓縮空氣儲能納入“十四五”新型儲能重點發展方向,多地出臺專項補貼政策。業內預計,到2030年我國壓縮空氣儲能裝機將突破50吉瓦,年減排二氧化碳超2億噸,相當于關停60座百萬千瓦級燃煤電廠,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堅實保障。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