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針對特高含硫氣田元素硫及硫化氫共存的腐蝕控制難題,突破特高含硫氣田腐蝕控制關鍵技術,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該技術實現了從機理規律研究到關鍵技術研發、現場試驗、數據積累全流程突破,助力特高含硫氣田腐蝕控制技術及產品全面實現國產化。
由于特高含硫氣田集輸管道內元素硫沉積,極易造成集輸管道堵塞現象。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技術團隊依據相平衡和臨界流速理論,創新了元素硫預測模型,解決了元素硫沉積量預測精度低且位置難確定問題,開發出中國石油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元素硫沉積預測管理系統,現場實際預測精度超90%。此外,技術團隊依托腐蝕大數據分析,攻克了硫化氫分壓大于1兆帕且元素硫共存條件下的選材難題,構建了特高含硫氣田選材圖版,目前已圍繞核心技術布局了相關專利。這些專利技術將有力支撐羅家寨、鐵山坡、渡口河氣田的科學配產及安全運行。
據悉,特高含硫氣田集輸管道選材及緩蝕劑一直是公認的世界級難題,技術團隊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預膜及連續加注用緩蝕劑在特高含硫氣田的全面國產化應用,緩蝕劑價格較國際同類緩蝕劑降低50%,使用量降低50%,腐蝕控制速率低于0.076毫米/年。(張稚籽)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