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聯通山東煙臺分公司研發的國內首個新能源車輛安全智能測評系統--"綠安源"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渤海灣新能源車跨海運輸安全體系取得重大突破。
渤海灣客滾航線年運送旅客超400萬人次、車輛近120萬輛次。隨著新能源車保有量激增,其跨海運輸安全成為制約民眾同步出行的瓶頸。煙臺聯通聯合渤海輪渡創新打造的由車載信息采集終端、三防手持設備和云平臺三部分組成的"綠安源"新能源車輛安全測評系統,以"主動預警+精準防護+全流程閉環"三重技術突破,為這一難題提供了核心解決方案。
在項目中,煙臺聯通深度融合通信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不僅為船舶提供全程5G+Wi-Fi無縫覆蓋,更通過AI大模型優化云端數據分析,實現檢測數據實時回傳與智能決策。項目技術專家介紹,針對存量老舊車型兼容難題,"綠安源"系統支持遠程OTA更新診斷協議與車型數據庫,持續提升檢測覆蓋率。系統預留的標準接口已實現與票務平臺實時聯動,檢測結果同步推送至乘客端公眾號,讓"一車一檢"全程透明可查。未來,"綠安源"系統將進一步開放接口,與海事監管平臺、車企數據中心對接,推動新能源汽車運輸全鏈條數據互通。
"這是通信技術與交通安全的創新融合。"煙臺聯通負責人表示,"我們將聯合主機廠共建電池安全數據庫,推動行業標準落地,讓新能源運輸在渤海灣黃金水道上行穩致遠。"目前,該系統相關技術已申報3項國家專利,其成功實踐為全國新能源車跨海運輸提供了"渤海灣方案"。(陳文文)
轉自:人民郵電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