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油破解米桑油田增產難題


    來源:國資委網站   時間:2017-07-19





      截至7月12日,中國海洋石油伊拉克米桑油田BU-39井作業后日產量由1200桶上升至2400桶,而練成這一提產“魔術”的正是中國海油所屬中海油服油田生產事業部(下稱油生)新型有機解堵技術。該項技術目前已應用26口井,為米桑油田累計增油超過204萬桶,為中海油服中東公司直接拉動產值近6000萬元。
     
      漫天黃沙擋不住進軍腳步
     
      2016年,油生與油公司簽署的米桑一體化項目合同即將到期,斯倫貝斯、貝克休斯等數家國際一流油田服務公司虎視眈眈,希望借此機會打入市場。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如何穩固乃至進一步開拓這個市場,成為油生面臨的一個難題。
     
      “人有我無,我有人優,這正是國際一流服務商超越我們的地方。要想從虎口奪食,必須有戰勝老虎的實力。”油生研究院副院長王杏尊勉勵科研人員。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油生早在2013年就已把突破口瞄準了有機解堵技術。油生研究院結合米桑油田儲層特征及多次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精準預判出米桑油田后期開發過程中將會出現有機垢沉積堵塞難題。因為隨著米桑油田開采程度的不斷提高,油藏壓力下降而誘發的有機垢堵塞問題將日益凸顯,后期不可避免會嚴重影響油田開采速度,穩產、增產難度進一步加大。
     
      “有機解堵市場看似一塊肥肉,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搞好了,將會穩固公司在米桑增產市場的地位;搞不好,就會成為競爭對手的敲門磚。”中東公司伊拉克分公司增產技術主管王達說。
     
      面對有機解堵技術的中遠期技術需求和市場前景,油生決心提早布局,力求打造一款針對伊拉克米桑油田有機堵塞問題的新技術產品。
     
      高溫炙烤擊不垮科研恒心
     
      油田生產研究院面對新產品苛刻的性能要求,技術攻破難度高、實驗任務重,科研人員頂住壓力,主動打破傳統的科研立項程序,開展自研攻關。
     
      由于沒有瀝青溶解性能的行業評價標準可供參考,科研人員投石問路,一方面搞文獻調研,另一方面走出去向各高校知名教授尋求寶貴建議。科研攻關之路沒有捷徑可走,他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用試驗數據說話,僅室內試驗就高達500組以上。
     
      “現在看來,正是研發過程中那些看似無用的死胡同,不斷幫助我們修正了研究方向。”長期進行室內研究的酸化工程師陳凱在攻克難關后感嘆道。
     
      而在作業現場,技術人員反復修正施工設計,不斷調試增產設備,確保施工環節不出任何差錯。比如在連續油管經多次作業后,底部不斷被切除,造成其內容積已經無法得知,為了得到確切的數據,技術人員和現場人員利用酸化泵進行灌注法測量內容積,多次試驗后最終得出了5.76立方米的具體數據。而此時,伊拉克夏季風沙肆虐,地面溫度高達52℃,在室外工作的人員,工服被汗浸濕后立刻被風吹干。
     
      有機解堵終不負產量回春
     
      2016年4月的一個下午,酸化技術研發骨干張洪菁興奮地撥通了電話:“馮所,PA-OS3體系成功了,完全滿足米桑應用要求。不僅如此,咱還解決了措施后儲層潤濕反轉的問題。”油田生產研究院酸化技術所所長馮浦涌立即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全方位技術參數驗證,看到試驗數據后,這才松了口氣。
     
      首次試驗的兩口井采用“指標共扛、風險共擔”的方式進行,選擇了米桑油田有機沉積最嚴重的FQCS-27井進行試驗。該井在2013年由其他增產服務公司進行酸化并投產,可不到兩月就停產了。2016年,油生新型有機解堵產品首次在現場試驗,作業后產量為措施前的三倍。截至今年4月初,有效期為277天,累計增油量4.2萬立方米,產量、有效期全面高于投產初期,獲得甲方高度贊揚。
     
      該技術的成功應用解決了米桑油田有機垢傷害嚴重的問題,給甲方吃了“定心丸”,不僅使中海油服穩固了米桑油田老井酸化工作量,并成功拿下增產合同和鉆修一體化合同,擴大了市場份額。同時,該技術為油井產量挖潛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與米桑油田實現共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海油物探技術獲行業性突破

      近日,中國海油所屬中海油服對渤海兩區塊的寬頻地震采集資料的處理工作漸近尾聲,這是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自主研發的水平纜寬頻地震采集處理技術的首次應用。
      2017-03-21
    • 青海油田連續油管作業4項關鍵技術獲突破

      昆北油田切12-22-9井首創國內常規連續油管配合水射流徑向鉆孔工藝技術提高單井產量獲成功。截至3月13日,這口井平均日產3噸已持續穩產7個月。這項技術成為青海油田實現效益增產增注的“激發器”。
      2017-03-23
    • 中國"智"造破解鋼絲繩檢測世界難題

        如何對高速運行的索道鋼絲繩進行在線自動監測,消除斷繩事故,是困擾全球鋼絲繩檢測領域的一大難題。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TCK·W鋼絲繩智慧檢測系統在八達嶺索道成功破題,索道鋼絲繩檢測從此告別繁瑣與低效,再無漏檢之余...
      2017-07-20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