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武漢)破解稀土冶煉技術難題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時間:2017-08-28





      稀土是世界公認的發展高新技術、國防尖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但稀土提取過程中資源流失導致的利用率低和環境污染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稀土產業發展的瓶頸。日前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了解到,這一難題被該校材料與化學學院教授嚴春杰團隊成功破解。
     
      由嚴春杰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離子交換技術在稀土選冶廢液中的應用研究》,獲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7年度十大優秀成果。
     
      稀土被廣泛用于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領域。嚴春杰教授介紹,在稀土冶煉分離過程中,現有的鈉皂工藝使環烷酸失活、有機相水解,產品純度無法提升,導致設備被腐蝕灼燒。使用氨水皂化可以有效防止這些問題的產生,但嚴春杰解釋,“如果使用氨水皂化工藝,會造成廢水中氨氮含量高,在稀土原地浸礦開采過程中,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液直接排放,對礦區周邊流域地下水和下游地表水的水質造成重大影響。”
     
      為打破這一嚴重生態失衡現狀,回收稀土資源,選冶廢液處理工藝應運而生。嚴春杰介紹,《離子交換技術在稀土選冶廢液中的應用研究》這一項目,正是針對現實需求,完善稀土選冶廢液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他說,“項目的研究成果,在我國稀土行業稀土礦山清潔開采及冶煉分離綠色開發、錸的高效利用等工作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悉,這一項目技術可使每噸冶煉原礦增收24千克稀土氧化物,使得稀土回收率提高2.6%。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嚴春杰說,“按2017年離子型稀土礦指令生產計劃1.79萬噸計,若使用這一技術,則可多回收稀土資源465.4噸,增創價值約為9300萬元”。
     
      不僅如此,該項技術在每噸原礦分離過程中,可以節省氨水采購費用1800元,經濟效益顯著。此外,項目形成的技術體系對我國稀土開采方式的轉變、礦山土壤的修復、冶煉分離的生產工藝變革、資源利用方式、廢液處理工藝升級起到十分有力的支撐作用,緩解了稀土行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
     
      據介紹,目前,該項目已在廣東省德慶縣建成了稀土冶煉氨皂工藝廢液處理示范工程,實現了稀土回收及氨氮達標排放,為稀土行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提供了新方法。(陳華文 周森)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我國突破二氧化碳分離膜技術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邵路課題組在二氧化碳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實現二氧化碳高效分離,成果在線發表于《能源與環境科學》。
      2017-03-22
    • 我國深度除塵技術再獲新突破

      近日,由湖南省楚雄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蘭金渦流微濕電除塵除霧器”科技成果評價會暨新聞發布會在河南滎陽舉行,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在我國深化除塵領域實現了技術創新,深度除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7-04-11
    • 航天科工成功攻克人工關節新材料檢測技術

      為實現對該類型人工關節的質量把控,推動無損檢測民品技術的發展,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1所技術人員通過技術攻關,成功開發了該產品的檢測技術,并制定了檢測技術規范及標準。
      2017-04-12
    • 巴陵石化突破酯化法生產環己酮關鍵技術

      近日,中國石化召開20萬噸 年酯化法生產環己酮技術工業應用論證會。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技術全流程為全球首創,歷經小試、模式、工藝包開發及技術工業化放大論證,已具備工業化條件,是一種綠色環己酮生產技術
      2017-04-12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