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稅務局圍繞“武漢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目標,在全市稅務系統創新實施《稅收服務新質生產力八大行動計劃》。該計劃聚焦稅費優惠政策宣傳擴面、科創企業精準滴灌、智慧辦稅質效提升、線上退稅提速、科技主體增量提質、稅費服務集成、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建設、科創企業訴求直達這八大方面重點任務。在實施過程中,稅務部門結合實際,加速政策落地,著力優化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多元稅宣 服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光芯屏端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生物科技”“綠色低碳經濟”……這些高新技術產業是武漢稅務部門開展稅費優惠政策宣傳擴面行動的主要服務對象。
科創服務隊,政策送上門。基于中國光谷、中國車谷、中國網谷、中國星谷高端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武漢稅務部門建立科創服務隊,調查研究科創企業適用的稅費政策,為企業提供系統化、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科創服務隊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舉辦“智啟光谷”圓桌論壇,并與企業、院校、研發機構進行全周期對接,助力創新成果轉化。武漢市東西湖區稅務局科創服務隊打造數字經濟領域稅費政策系列精品課,精準匹配互聯網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稅收服務需求。
“稅務直播間”,政策到“云端”。稅務部門全面升級“稅務直播間”,借助《長江日報》直播平臺和社會普法隊伍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稅費政策宣傳面,稅收宣傳月期間推出的兩場大型直播觀看量超42萬人次。今年以來,“稅務直播間”共舉辦直播活動45場,圍繞科創企業普遍關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熱點,與納稅人“云端”互動,受到企業好評。
“稅郵云倉”,政策進萬家。今年4月,稅務部門率先應用“稅郵云倉”平臺為納稅人繳費人派送“稅惠服務專遞”,其中包括預約辦稅、訴求響應等系列宣傳產品,將稅收服務直接送到納稅人繳費人家門口。“稅惠服務專遞”的首批領用者,云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管理人員陳小雨說:“稅務部門不斷優化稅收服務,我感到辦稅繳費越來越方便。”
2、精準滴灌 稅費支持政策落實落細
武漢稅務部門聚焦科創企業發展需求,開展精準滴灌行動,確保稅費政策精準落到關鍵領域和有創新潛力的科創企業手中,加快推進科技主體發展的步伐。
稅費政策“一鍵獲取”。武漢稅務部門采取“大數據抽取+人工校驗”的方式,篩選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名單,以及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孵化載體名單,為其提供稅費政策講解和輔導等相關服務。同時,為處于初創新辦期、正常經營期、非正常期和注銷清算等階段的企業推送稅費政策信息共135批次13萬條,惠及專精特新“小巨人”等高新技術企業近3萬戶。
武漢市兆富科技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劉點說:“我們每天習慣查看手機上的電子稅務局自動推送的信息,享受政策都不用我們操心,太方便了。”
企業享受“開業套餐”。武漢稅務部門定制“開業第一課”套餐服務,提供業務操作指引和稅費政策落實服務提醒。同時,借助線上平臺推出問、辦、學一體化答疑解惑服務,確保納稅人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今年以來,武漢稅務部門已為科創企業推送“開業套餐”56批次,覆蓋新辦科創企業14832戶次。武漢市江岸區恒屹健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辦稅人員魏慧萍表示:“這項服務有效幫助我們新辦企業順利度過開業新手期。”
3、智慧辦稅 以數治稅成果不斷涌現
武漢稅務部門強化以數治稅,深入推進智慧辦稅質效提升行動,不斷提高辦稅智能化水平,一大批有特色、用得好、能落實、接地氣的成果不斷涌現。
智能化建設駛入快車道。武漢稅務部門統籌落實4類13項稅收征管改革任務,實施20個重點項目。其中,“智稅芯”重點風險事項一體化綜合監督防控系統提升了稅收執法風險的可查性;“稅智罰”稅務行政處罰智能控制體系實現違法信息自動提醒、處罰流程在線辦理、處罰結果實時傳遞;“數智通”“江稅劍”“智能達”等智能化系統有效提高了稅收征管能力。
智能化稅收服務更便捷。走進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辦稅服務廳,隨處可見“互聯網+”、智能辦公等科技元素。納稅人繳費人進入辦稅服務廳后,導稅人員立即上前詢問,提供“咨詢預審-科學分流-表單輔導-快速辦結”的分診式導稅服務,整個辦稅過程井然有序。
當視線轉到辦稅服務廳右側的征納互動運營中心,這里設置有場景化、多功能、辦問一體的“網上辦”辦稅繳費體驗專區,每天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自然人股權變更”“商事+稅務”“不動產+稅務”等多個聯辦窗口高效運行。納稅人只要使用體驗專區提供的平板電腦進行視頻連線,就可以得到后臺工作人員的輔導,答復疑難問題,實現復雜業務跨區域辦理和就地辦理。
4、退稅提速 電子退庫辦理質效提升
武漢稅務部門自開展線上退稅提速行動以來,實現退稅跨境辦、電子辦、無申請辦,全面提升電子退庫業務辦理質效。
落實跨境電子繳退稅費。為了適應全市外貿企業特別是科創型外貿企業跨境業務涉稅需求,稅務部門率先落地跨境電子繳退稅費業務,有效精簡75%的辦理環節、壓縮辦理時限近70%。
實施出口退稅數字化管理。武漢市稅務局試點“數智通”出口退稅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稅務與商務、海關等部門共享數據信息,以及備案單證數字化升級,提升了辦稅效率和涉稅信息采集準確率。目前,全市已有1262家出口企業使用“數智通”辦理退稅業務。
一鍵確認“無申請退稅費”。稅務部門高效推進“無申請退稅費”,原有的5項依申請辦理退稅費事項現在可由稅務部門主動發起、納稅人一鍵確認,優化了納稅人繳費人的辦稅繳費體驗。截至目前,稅務部門共為92235戶次納稅人辦理“無申請退稅費”超3億元。
湖北楚網通電力有限公司辦稅人員何女士對稅務部門推出的“無申請退稅費”感到非常滿意。她說:“只要一鍵確認,就能享受到稅費政策,這個1萬元的退稅'紅包'讓我感到驚喜。”
5、增量提質 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武漢稅務部門在科技主體增量提質行動中,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稅費政策落實,出硬招、謀實招,推動全市科創企業數量及創新能力逐步提升。
打造“研發易”平臺。武漢稅務部門聯合科技部門打造的“研發易-研發項目涉稅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實現稅務局、企業、科技局三方數據信息共享。同時,開發云空間、云核查等一系列功能模塊,為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過程中遇到問題的企業提供支撐。自該平臺上線以來,累計注冊企業13371戶,涉及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11個行業。
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為幫助部分科創企業解決“財務人員不懂技術、技術人員不懂財務”的問題,稅務部門聯合科技部門分地區、分行業、分規模,線上線下舉辦30余場科創專題培訓,幫助企業查找政策落實的切口,著力打通“政策紅利引導-研發投入增加-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增加”的鏈條。
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8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283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45萬戶。截至目前,全市4000余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約200億元,13000多家企業申報了研發獎勵。
6、集成服務 帶來高效便捷辦稅體驗
武漢稅務部門認真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有關要求,以制度創新、流程優化為突破口,大力開展稅費服務集成行動,以優質服務助力科創企業做大做強。
多部門聯動辦。武漢稅務部門聯合政府部門落實變更登記信息“免申請”、稅務遷移“零跑動”、解除非正常戶狀態“一次辦”、不動產交易業務“網上辦”等服務舉措,把稅收服務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目前,全市稅務部門共減少辦稅事項、環節和資料134個(項),縮短辦稅時間在75%以上。
全方位貼心辦。稅務部門成立科創領域專家團隊,開展集成式、定制化管家服務,全方位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在武漢達夢數據庫股份有限公司籌備上市的關鍵時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派出服務團隊,全天候專線響應企業涉稅訴求,幫助企業防范涉稅信用風險,助力企業成功上市。
達夢公司副總經理張萍感慨地說:“在企業堅持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稅務部門提供的全程服務為我們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跨區域就地辦。今年以來,稅務部門依托新電子稅務局和征納互動服務,通過云端虛擬窗口實現納稅人繳費人異地事項跨區域辦理和就地辦理。
中鐵大橋局集團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是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實用新型專利122項、發明專利40項。企業為擴大生產,在鄂州購置不動產,擬建立科研基地。武漢市蔡甸區稅務局和鄂州市華容區稅務局協同開展服務,幫助企業在武漢完成了科研基地跨區稅源登記、房產稅稅源信息采集。事后,企業財務負責人張女士為這次“家門口”的服務點贊。
7、化解矛盾 專班繪就征納好“楓”景
武漢市稅務部門在推進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建設行動中,積極探索新路徑新辦法,全面迅速地了解科創企業的難點堵點,實現矛盾化解在事前、困難紓解在一線。
調查處理,矛盾化解在事前。彭女士是武漢市江岸區稅務局轄區一家科創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由于企業初創事務繁忙,彭女士沒有按照規定到稅務部門辦理新辦企業登記,也沒有申領發票,因此遭到了消費者投訴。江岸區稅務局二七稅務所“楓橋專班”了解情況后,耐心輔導彭女士在電子稅務局辦理新辦企業登記,現場開具發票,并對企業作出了“首違不罰”處理。
二七稅務所副所長周巍介紹:“我們創立預判預防走在服務前、服務摸排走在調解前、調解說理走在激化前的'三前工作法',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了解需求,問題解決在一線。同樣受益于“楓橋專班”服務的,還有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在全國率先從事汽車直銷經營活動,總部負責全國超30家汽車交付中心的發票開具業務。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稅務局第四稅務所在日常走訪中得知,該公司每到銷售旺季就會由于開票數量激增、網絡擁堵等造成開票速度慢的問題。
在了解到企業需求后,第四稅務所“楓橋專班”立即為嵐圖公司開辟綠色通道,承諾為其分布在全國的直營店提供全天候服務,確保問題當天解決,保證消費者第一時間“提車、開票、登記、上牌”。嵐圖公司首席財務官楊兵說:“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解決了我們工作中的操心事、難辦事,為我們搶占市場解了后顧之憂。”
8、訴求直達 暢通稅企溝通交流渠道
為了及時響應企業訴求,武漢稅務部門暢通稅企溝通渠道,開展科創企業訴求直達行動,建立“近鄰監督員”“稅情直通車”“稅企面對面”訴求響應機制。
“近鄰監督員”,訴求響應更貼心。武漢市稅務局納稅服務處負責人介紹,今年稅務部門從科創園區、科研院所、涉稅服務機構等招募市、區兩級稅收營商環境“近鄰監督員”208名。“近鄰監督員”圍繞落實稅費政策、升級稅收服務、規范稅收執法等方面收集訴求、提出建議,尋找辦稅繳費中的難點堵點,推動稅收工作進一步完善。
“稅情直通車”,訴求響應更直接。稅務部門在全市17個基層稅務所試行“稅情直通車”機制,明確試點單位副所長兼任直聯專員,負責稅費訴求響應專項工作。
“基層稅務所是收集納稅人繳費人稅收服務訴求的前沿。”武漢市江夏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副所長丁丹說,“我們會定期匯總納稅人的意見、建議,梳理共性需求,并將解決不了的問題上報市局研究解決。”
“稅企面對面”,訴求響應更高效。武漢稅務部門圍繞“優化稅費服務 促進科技創新”的主題,舉辦“稅企面對面”專題座談會,邀請11家專精特新中小型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代表出席。在會上,企業代表與市局“一把手”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交流互動,共同探討科技創新領域的涉稅問題,形成了15項問題清單,并責成各部門根據清單跟蹤問效、限時辦結。
今年以來,武漢稅務部門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收集并綜合解決納稅人繳費人訴求127件,辦稅服務廳、線上服務平臺、12366納稅服務熱線等的服務水平明顯提升。
今年4月,嵐圖公司第10萬輛整車下線,完成了企業整車制造從1到100000的突破;5月,中國星谷研發企業圓滿完成了航天任務;11月,武漢精密制造企業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機器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武漢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稅務人將牢記囑托、奮勇爭先,以改革破題、以創新驅動、以數字賦能,在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精準發力,助力武漢打造活力迸發的科創之城。”(李娜 魏伊 嚴娉 韓建超 孫云嘯)
轉自:中國稅務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