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賽道跑出加速度--山東加快工業企業梯度培育觀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4-10





      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5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63家,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作為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一批拔節生長的企業不斷涌現,成為山東推動現代化強省建設的有力支撐。


      立足工業基礎優勢,山東挖掘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產品質量優、財務狀況健康的"種子企業",通過精心培育,推動企業成為產業鏈建鏈延鏈的"主攻手"、供應鏈上的"配套專家",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錨定自主創新"冠軍企業"不斷涌現


      鑄件最大單重約160噸、一片風機葉片長達100多米、一個輪轂直徑約5米……走進山東國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各類大型風電裝備琳瑯滿目。目前這家企業風電鑄件國內市場占有率在30%以上。


      鮮為人知的是,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國創精密便實現了從省級單項冠軍到國家級單項冠軍的跨越。


      "創新是實現飛躍發展的關鍵。"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振強說,公司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始終在5.5%以上,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在風電裝備賽道跑出了加速度。


      近年來,山東不斷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企業的科技創新助推產業革新,一批"冠軍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齊魯大地涌現。目前,山東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居全國前列。


      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密密麻麻的玻璃纖維正被織成透明、纖薄的電子布。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姜大勇說:"通過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我們可以將玻璃拉成直徑為頭發絲二十分之一的玻璃絲,并織出'薄如蟬翼'的電子布。電子布可用于高精尖電子產品電子線路板基材的生產,有效助力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尖端產業發展。"


      從傳統制造到高端產業,從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這兩年,一批山東企業深耕海外研發,不斷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一粒粒直徑約0.8毫米的金屬丸砂,在山東開泰集團的生產線上完成從原材料到系列成品的蝶變。銹跡斑斑的萬噸巨輪經過拋噴丸處理后,可以煥發新的光彩。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工程機械以及海工裝備等領域,開泰集團的產品得到廣泛應用,相關產品的市場份額居全球前列。


      開泰集團副總經理吳成民說,該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將"大頭在海外"列為發展戰略目標,勇毅走出國門、探索海外并購、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已形成了"三國五地"的全球布局。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規劃研究所所長劉德軍說,"奪冠"絕非一日之功,意味著企業要在生產技術、工藝上取得領先,在產品質量、市場份額等方面走在前列。"冠軍企業"不斷涌現的背后,是技術創新、智能制造、全球布局的同頻共振。


      記者從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了解到,2025年,山東力爭新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300家左右。


      厚植沃土精心"選種""育苗"


      實現梯度培育,針對企業的"選種"是基礎。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小企業處副處長米思拓說,山東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挖潛強基行動,累計對3萬余家"種子"企業建檔入庫、精準培育,有效推動優質中小企業提質擴容。


      "我們對照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評價指標,建立優質企業重點培育清單,并實行動態管理,做到符合條件企業應報盡報、應入盡入。"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當地優質企業培育庫在庫企業達650家。相關部門圍繞企業專業化發展、經營管理、創新能力等7個方面精準施策,逐企分析短板弱項,"一企一策"制定成長方案。


      在"育苗"過程中,山東依托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先優勢,"一企一策"引導企業推進智能化改造,為其插上"數字翅膀"。


      位于滕州市的山東海特數控機床有限公司,通過使用遠程預測性維護平臺,有針對性地對設備進行提前維保。"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均提升40%左右。"公司副總經理杜明澤說。


      根據山東發布的《2025年全省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要點》,今年山東將推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94%左右。


      企業從"種子"一步步成長為"大樹",離不開沃土的滋養。山東通過推出財政獎補、股權激勵、融資促進等系列支持政策,為企業營造"發展土壤"。


      同時,為讓專精特新企業更好培養、留住人才,近年來山東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的人才職稱評審制度進行創新。符合條件的企業內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取得原創性科技成果以及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可經企業董事長(或研發團隊技術帶頭人)署名舉薦,直接申報工程技術系列高級職稱。


      山東山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創新工作室主任孫強說,通過"董事長舉薦制",該公司新增3名高級工程師、1名正高級工程師,開展科研工作更順暢,已成功獲評山東省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對象。


      數據顯示,山東目前處于培育有效期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2659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07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63家。


      從創新型中小企業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再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最終成為主業突出、綜合實力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單項冠軍企業。如今,一條引領企業壯大的路徑在齊魯大地愈發清晰。


      產業聚鏈成群"攜手"發展壯大


      從一兩家龍頭企業到一條產業鏈,在山東各地,上下銜接、協同發展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正在加速完善。


      在位于山東肥城市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年產2.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加緊運轉。如今,瑞福鋰業已成為"鏈主"企業,帶動本地鋰電新材料產業鏈協同發展。多家企業間實現了碳酸鋰生產線、氫氧化鋰生產線、硫酸及蒸汽原材料生產線的通用生產設備共享。


      據肥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王峰介紹,目前,一條涵蓋鋰礦石加工、鋰電池鈉電池原材料、正負極材料、電池電材組裝、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的全周期、閉環式產業鏈初具規模,有效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聚鏈"方能"成群",隨著梯度培育體系成效顯現,單項冠軍引領示范,專精特新企業不斷涌現,促進產業集群迅速壯大。


      在山東青島,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生態繁盛,各類企業梯次成長,已入圍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鏈主"企業海克斯康是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艾普智能、海研電子、眾瑞智能等專精特新企業在智能電表、電機檢測、海洋監測等領域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前列。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山東多條產業鏈向高端躍升。數據顯示,山東已培育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20個,2024年省級以上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4.1萬億元。


      為給更多中小企業"卡位入鏈"創造機會,山東還發揮產業門類全、規模總量大的優勢,啟動"十鏈百群萬企"專項行動。


      在近期濟南市舉辦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上,100余家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領域上下游企業和機構在此匯聚。通過對接"鏈主"企業技術需求,不少中小企業獲得了更多合作機會。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徐磊說,今年濟南計劃舉辦供需對接活動400余場,服務企業1萬家次以上,讓更多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在參與產業鏈、產業集群建設中貢獻力量。


      據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山東將圍繞11條標志性產業鏈、100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兩大重點,推動大中小企業需求精準對接、合作持續挖潛、資源共享共用,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記者 孫曉輝 邵魯文 高天)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