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徐匯區“數鏈空間”暨上海市區塊鏈技術創新生態集聚空間在虹橋路上的城開國際大廈揭牌啟用,這是上海乃至全國首個區塊鏈“1+1+1”開源孵化器。大半年過去了,二期“數鏈空間+”已經在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古宜路上投入使用,入駐企業已近60家,不少首批入駐的公司已經獲得長足發展。近日,一批企業代表在徐匯區數據局舉辦的“鏈聚政企·共話未來”主題開放日活動中,實地了解數鏈空間載體優勢,接受區科委、人才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老法師”的政策和業務輔導,為進一步騰飛“充能”。
區塊鏈是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而正如首批入駐企業之一的長三角數鏈(上海)網絡基礎設施有限公司高級運營主管汪星所評價的,上海是目前國內生態氛圍和政策環境最好的城市,區塊鏈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一定要來上海。其中,徐匯的“數鏈空間”系列載體則是立足區塊鏈技術創新策源地定位,充分發揮徐匯區位優勢、人才優勢、科創優勢,集聚形成區塊鏈技術創新產業生態,是上海區塊鏈行業技術生態發展的重要承載地,為上海數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去年10月“數鏈空間”揭牌以來,徐匯區立足區塊鏈技術創新策源地的定位,以“強創新、促融合、拓合作、優服務”為主線,全力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生態建設。商甲信息科技公司是今年三月首批入駐古宜路“數鏈空間+”的企業之一,總經理陳媚告訴記者,公司原本在上海另一個區經營,聽聞“數鏈空間+”籌建消息后,看中徐匯得天獨厚的區塊鏈技術創新策源地和數據產業優勢,決定遷入這里。“數鏈空間+”位于宜山路地鐵站出口,地理位置優越不說,更具有“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獨特優勢,依托平臺優勢,企業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互通,與同行和上下游企業一起雙向賦能。入駐至今,在“數鏈空間+”的牽線搭橋和“鄰居”們的互動中,已有多項合作達成意向。
空間載體與入駐企業雙向奔赴、相互成就,是最好的狀態。記者了解到,一年以來,“數鏈空間”建設成果豐碩。例如,對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浦芯院為核心,按照國家重大工程關鍵技術需求,已集聚12個研究組入駐;支撐長三角數鏈公司打造國內規模最大、計算能力最強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平臺;深化央地協同,對接工信部產促中心,共建“區塊鏈創新成果產業化(上海)服務中心”;對接國家信息中心,打造“數據要素產業服務促進中心”。匯聚“鏈”“數”“算”系企業,推動可信區塊鏈測評(華東)中心等高能級公共服務平臺落地,產業生態體系初見雛形。“數鏈空間”還支持中國電信、儀電集團、中國鐵塔、全策數鏈等重點企業,率先試點“區塊鏈+文旅”“區塊鏈+充電樁安全管理”“區塊鏈+能源管理”等場景,拓展行業技術應用,賦能全域數字化轉型。
談到發展規劃,汪星表示,長三角數鏈(上海)網絡基礎設施有限公司的定位是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乃至全球。這樣的勃勃雄心也是“數鏈空間”眾多入駐企業的共同愿望。“數鏈空間”積極推動各企業融入國際創新網絡,支持中國信通院、中國計算機學會等專業機構,成功舉辦2024 Web 3.0創新大賽、中國區塊鏈技術大會暨全球區塊鏈產業峰會等高能級賽會,為企業創造更多機會。
在主題開放日活動中,除了解讀政策,徐匯區數據局還向與會企業介紹了今年區塊鏈產業扶持政策的編制情況。據悉,徐匯將重點圍繞區塊鏈、Web3.0、數據要素、可信數據空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推出10項扶持措施,著力推動底層核心技術研發、產業生態構建、應用場景拓展等關鍵環節突破。在座談環節收集到的企業需求和建議,也將形成一張“政策需求清單”,為新一輪產業政策修訂提供有力參考。這種讓企業“出題”,政府現場“解題”并承諾“答題”的機制,是優化營商環境最實在的體現。(新民晚報 孫云)
轉自:上觀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