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銀行作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多年來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順應綠色經濟的發展潮流,大力實踐綠色金融,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從首推能效融資、碳金融、低碳主題信用卡到率先承諾采納赤道原則,再到設立專營機構,興業銀行綠色金融經過了七年多的摸索,專業能力和市場能力日益提升,“綠色金融”成為興業銀行一張亮麗的名片。
實踐證明,綠色金融契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金融理念,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理念創新,“寓義于利”
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關注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越來越成為國際國內共同關注的焦點。中國在2006年就提出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2009年再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2011年發布的“十二五”規劃再次明確,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2012年十八大將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放在突出地位。建設“美麗中國”,“綠色、節能、環保、可持續”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核心內涵。
商業銀行是現代經濟體系中資源配置最重要的樞紐,大力支持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發展,引導社會資金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領域流動,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商業銀行責無旁貸。在這一大背景下,興業銀行開始思考履行社會責任與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探索以商業模式創新履行社會責任,實現銀行商業利益與社會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創造性地提出了“寓義于利”社會責任觀,通過提供廣泛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社會、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樹立了“貫徹科學發展觀,深化對銀行社會責任與自身可持續發展間關系的認識,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推動銀行踐行社會責任,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良好關系”的可持續發展公司理念。由此,發展綠色金融,打造“綠色銀行”,成為興業銀行的戰略選擇。
探索實踐,專業運作
秉承可持續金融理念,興業銀行一方面深入研究綠色經濟中的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領域金融需求,通過不斷創新提供專業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重新審視市場和客戶,主動調整目標客戶和業務結構,大力支持能夠順應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的行業和項目,支持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商業經營同履行社會責任相結合的負責任的企業客戶。在這過程中,興業銀行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全方位打造“綠色銀行”。
注重借鑒國際經驗、采納國際準則。興業銀行于2008年10月正式公開承諾采納赤道原則,成為全球第63家、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赤道銀行”。興業銀行通過采納赤道原則,提高自身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能力,減輕或緩釋項目中環境與社會風險,完善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如在決策層面,興業銀行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成立了赤道原則工作領導小組;在制度層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政策;在能力建設層面,加強內部能力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在全行深入普及可持續金融知識。截至2012年末,興業銀行共對727筆項目開展赤道原則適用性判斷,所涉項目總投資約10077億元。
強化綠色金融業務制度建設與流程改造。為促進和規范節能減排業務發展,興業銀行先后出臺了《節能減排業務管理辦法》、《節能減排項目準入細則》,《環境領域節能減排項目屬性認定標準》以及業務營銷指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了支持的項目類型、準入標準,既指明業務發展方向,又為節能減排業務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授信工作中認真執行國家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政策精神,在盡職調查、審查審批、授信后檢查各環節落實綠色信貸要求,建立綠色信貸的長效機制。在授信政策上,明確禁止介入落后產能、技術落后、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國家明令關停、限制發展的相關行業,嚴把授信準入關。對擬投向客戶的行業地位、成本優勢、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市場品牌等因素進行重點分析,以符合環保、節能減排要求為前提,適時采取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措施。在信貸審查審批工作中切實增強合規經營意識,要求在辦理客戶信用業務時,應查詢客戶有關節能減排環保信息,并將節能減排環保情況作為審批貸款的必備條件之一;將信貸項目的節能減排和對環境的影響作為授信后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存在節能減排、環保、安全等重大潛在風險的企業要及時預警并采取處置措施。
綠色金融產品服務不斷創新升級。2013年,興業銀行“綠金融?全攻略(2013)”綠色金融專案發布。此專案是興業銀行針對企業金融客戶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多種金融需求,在興業銀行綠色金融“8+1”融資服務和排放權金融(分別針對國際碳交易、國內碳交易試點、排污權交易試點等開發的專項產品和服務)兩大產品序列的基礎上,整合形成的涵蓋金融產品、服務模式到解決方案的多層次、綜合性的產品與服務體系,是一次產品和服務的全新升級,主要包括十項通用產品、七大特色產品、五類融資模式及七種解決方案。如在產品層面,除傳統銀行十項通用產品外,還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未來收益權質押融資、合同環境服務融資、碳資產質押融資、排污權抵押融資、節能減排(CHUEE)融資等的七大特色產品;模式層面,提供節能減排設備制造商增產融資模式、公用事業服務商融資模式、特許經營項目融資模式、節能服務商融資模式、融資租賃公司融資模式等五大服務模式;并為客戶提供碳交易、排污權交易、節能量交易、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產業鏈綜合服務、行業整合、特定項目融資等七大綜合解決方案。
綠色金融實現專業化運作。從2005年成立能效融資專業團隊,到2009年成立可持續金融中心,再到2012年可持續金融中心升級為總行一級部門可持續金融部,興業銀行不斷推進綠色金融的專業化運作。目前,興業銀行已經組建了項目融資、碳金融、市場研究、技術服務、赤道原則審查五個專業團隊,努力打造集中產品創設、技術支持、資產管理、營銷組織、交易服務、業務合作等六項職能于一體的資產運營平臺。同時按照細分領域,制定技術準入標準,形成了興業銀行綠色金融信用準入;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將行業理解和業務知識提煉、升華,逐一標準化,建立了綠色金融認證體系,對每筆綠色金融項目實現了逐筆認證,并開展了“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環境效益測算;完善了興業銀行信貸管理系統,每筆經過綠色金融認證的綠色信貸,均在信貸系統中顯著標示,對綠色金融業務進行統一管理和分析。分行層面,興業銀行在所有分行均設置了環境與社會風險統籌管理及綠色金融業務推動部門,并設置綠色金融專職產品經理。全行上下,一百多人的綠色金融專業團隊成為興業銀行綠色金融持續發展的中間力量。2013年,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團隊建設又有新舉措。目前興業銀行正在積極推動各家分行建立區域綠色金融專營機構,如綠色金融業務總部或業務部,以進一步提高整體綠色金融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提升綠色金融區域專業品牌和區域專業化經營。
點綠成金,規模發展
在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興業銀行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多方共贏,實現金融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業務規模化發展。從2007年首筆能效融資項目落地到2012年末,興業銀行通過運用多種金融工具,累計為上千家企業提供了“綠色金融”融資近2000億元,綠色金融融資余額超過1100億元,其中貸款余額在對公信貸余額中的占比近10%。綠色金融業務覆蓋了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三大領域,涵蓋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碳減排、污水處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減排、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等眾多項目類型,涵蓋能源、建筑、交通、工業等各個主流行業,已經成為興業銀行企業金融業務不可或缺的一個領域。
環境效益顯著。截至2012年年末,興業銀行支持的項目可實現在我國境內每年節約標準煤231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6683萬噸,年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1501萬噸,年節水量25579萬噸。這些減排量相當于關閉了153座100兆瓦的火電站或7萬輛出租車停駛46年,在促進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上的效果是顯而易見。
綠色金融品牌影響日益擴大。得益于在綠色金融領域的不懈努力,興業銀行也得到了國際社會和國內各界朋友的關注和認可。興業銀行于2007年、2009年兩次獲得英國《金融時報》和國際金融公司聯合評選的年度可持續銀行獎項,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獲獎的銀行;2012年興業銀行在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國綠色信貸年度報告2012》中排名居首;近些年多次榮獲國內主流財經媒體評選的“最佳企業公民”、“最佳綠色銀行”、“低碳先鋒企業”等多項榮譽,特別是被國家人社部、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聯合授予“十一五”時期“全國減排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商業銀行,這更是對興業銀行7年多綠色金融探索與實踐的高度認可。
積極規劃,創新前行
2013年,興業銀行又開始了“水的規劃”。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由于其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地位,得到國家的日益重視。2012年,國家陸續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等一系列支加強我國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的政策和規劃。根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領域總投資將超過17000億元。
2013年,興業銀行開始了水資源利用與保護領域的業務邊界劃分、產品整合創新和業務目標確立。如在產品整合創新上,興業銀行在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正在著手制定更加詳細的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綜合解決方案,即通過基礎產品組合和創新推出合同環境服務融資、特許權經營權質押融資等特色產品集成綜合服務方案,為水資源開發、保護、節水以及綜合設施建設運營提供的綜合解決方案。未來興業銀行在水資源利用和保護領域的投入將日益增加。
作為中國綠色金融的先行者和倡導者,興業銀行綠色金融將繼續緊緊跟隨著國家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步伐創新前行,為中國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一面創新的旗幟,為中國節能環保事業的發展、美麗中國的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來源: 新華金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