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上的房產中介,安居客的第七年


    時間:2013-06-27





    安居客一直自比房地產行業的淘寶,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它的互聯網特征越發明顯。

    2013年6月,上海浦東,安居客CEO梁偉平

      無論是人還是公司都需要總結,就在邁入七年之癢之際,安居客用一段網絡視頻——《3分鐘讀懂中國式買房》向用戶交了作業。因為替全中國的房奴和準房奴吐了槽,該視頻一出,立刻躥紅。除了以行業領頭人的姿態為買房者梳理了一番形勢,也為自己至少傳遞出兩個信息:第一,上安居客找房的人巨多——2012年,超過9.58億次;第二,找房也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今后當你走到一處,隨手一搖,手機上出現的不僅美女可以有,房子也可以有。

      用安居客CEO梁偉平的話說,做企業就像滑雪,最初三年是發力階段,隨后三年順勢滑行,今年又到了該發力的時候,而發力點就是手機。

      在微博上,梁偉平描述自己是“想明白,堅決做”。

      2012年7月,梁偉平在安居客內部宣布:“我們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盡管不是技術派,但對于趨勢的判斷他一直敏感而準確。

      在微博上,梁偉平描述自己是“想明白,堅決做”。一點兒不假。一年前,關于手機一旦上網能夠發揮哪些功能;手機是否會代替電腦,顛覆所有的傳統行業;手機對找房可能產生何種影響,他曾經與同行有過爭論。想了一整夜之后,他認為那是一定的,便下決心讓安居客換路子。

      那時的安居客在他的帶領下仍在以100米沖刺的速度奔跑——自創立以來,始終不曾減速——根本來不及招人,梁偉平就叫上產品和研發人員去拜訪專門做APP的公司。前后兩次,上海和北京跑了個遍。他的目標是,只看拿到了投資的、幾十人的小公司,不看大公司,“因為大公司都太保守,自己還沒反應過來呢”。

      七年前,他也曾冥思苦想,不睡覺,且接連想了2月,結果是創立了安居客。當時,一個朋友邀請他管理一個小網站,那是他真正意義上接觸互聯網。起初,也認為門戶、搜索、郵箱、游戲、視頻都有了,沒什么機會了,但觀察了幾個月之后,他開始失眠,因為發現“互聯網還大有可為”。

      那個階段他每晚12點睡著,3點必定會醒來,然后就躺在床上想,生活中哪些環節可以與互聯網發生關系,又如何讓用戶很快地接受。逐漸,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服務類”淘寶:搭建一個平臺,把吃飯、看電影、美容美發、健身、旅游……都搬上網。其實,就是后來的團購或者點評網站的模式。

      當他告訴朋友這個點子時,朋友認為太宏大,建議從他最熟悉的領域做起——房地產。于是,他繼續想,直到一個星期六的早上五點,感覺眼前有了一道光,便把朋友一一從睡夢中叫醒,召集大家開會,宣布要做一個二手房交易平臺,不賣廣告,找房產中介收費。大家表示,房地產市場還不穩定,半年后再說吧;他沒爭辯,第二天租了一個辦公室,開始招人。

      對于安居客而言,移動互聯網背后的數據庫才是大金礦,而梁偉平一直是分析數據的高手。

      2011年的最后幾天,梁偉平對即將過去的一年總結為“快”。當年4月,該公司第一款APP——安居客二手房上線,隨后,“安居客新房”、“好租租房”相繼被研發。網頁上5年多積累的流量幾乎1年內就被移動客戶端趕了上來。

      對于用戶而言,從PC到手機的變化并非只是換了個屏幕。在手機上,不用登陸就可以收藏一個房源;瀏覽完一個房源,可以順勢打電話咨詢;每到一處,都可以利用定位找附近的房源,這些都是PC做不到的。

      如果你認為,移動互聯網就是一心一意優化用戶體驗的活雷鋒,那你就錯了。對于安居客而言,背后的數據庫才是大金礦。他們可以通過你點擊的時間,推測你在辦公室,還是在家,你可能從事什么職業,收入水平多少,首付能承受多少,找房的傾向是什么,分析后得出報告,與他們的客戶——房產中介分享。當然,另一種說法是,幫助他們更精準地向用戶推薦更匹配的房源。

      在看報表、分析數據這件事情上,梁偉平一直是高手。讓他至今很驕傲的段子是:他的第一次創業——加盟上島咖啡。2004年,他從上海普陀區住宅發展局辭職,發現咖啡館很少,覺得是個機會。于是,認真地做了市場調查,研究了每一家上島咖啡的選址,經常在一家店里從早上開門坐到晚上打烊,觀察什么時候上多少客,每個客人點什么,消費多少錢,然后,估算一天的營業額。

      待到自己開店,圣誕節前要備貨。他只看了一眼店長報來的數據就覺得有問題,隨即做了調整。打烊的時候,店長很驚訝,梁偉平估算的進貨量異常的精準,尤其是牛排,成本最高,只多余兩塊,于是,店長一塊,梁偉平一塊,邊吃邊過完了這一天。

      這并不是運氣,而緣于他每天看報表,分析客單量、消費結構和營業額,久而久之,對數據的判斷幾乎成了一種本能。正因此,不到一年時間,咖啡館就收回了成本且賺了錢。后來,附近區域陸續有了競爭對手,他又及時地從數據中預測到了下滑的趨勢,果斷地把店賣了出去。

    當有了提升點擊率的新渠道,安居客改為展示房源不收費,按點擊量收費。

      APP上了軌道之后,梁偉平看見了另一種可能。數據顯示,過去,在PC上一個月內用戶通常可以看20套房源,如今,在手機上則可以看100套。這意味著點擊量和成交量都較從前有大幅提升。

      而從前的收費模式是端口式,每三個月出售一次,分若干種套餐,價格從300-550不等。房產中介選擇了一種套餐后,無論上傳多少房源,無論成交量多少,都與安居客沒有關系,因此,安居客的利潤增長空間很有限。

      當有了提升點擊率的新渠道,安居客也立刻有了新玩法——從此,展示房源不收費,按點擊量收費。現在,一名優秀的經紀人每月在安居客的消費是以前的10倍。

      事實證明,梁偉平從來都不是害怕嘗試和改變的人。他曾做過一個比喻:住酒店,在四個枕頭里挑了一個躺下,發現太高,想換一個矮的,又懶得動。結果,憋了一個小時,終于忍受不了了,換了一個,發現很適合,“其實很多事情都一樣,只是我們懶得去嘗試,結果委屈了自己。”

      當年,安居客提出收費,梁偉平一度遭遇了包括投資人邵亦波在內的大多數人的反對。邵亦波的經驗是,當用戶達到1萬人時,收費后可留下1000人,應該等到那個時候。 但梁偉平堅持反過來走,從1000人起開始收費,留下100人,慢慢地發展到1萬人。當時安居客才上線6個月。他的邏輯是:網站對商家收費是天經地義的;且只有收費了,網站才能更好地服務客戶,客戶才會更珍惜每一次使用。

      不管這套邏輯是否合理,至少在安居客這個個案上成功了。當他們向每位經紀人每月收200元。如同預料的一樣,只有100人左右選擇了付費后繼續使用,但出乎預料的是,付費的用戶數在穩定地爬坡。截至目前,經紀人客戶的數量峰值可達10萬人。當又一輪調控降臨樓市,安居客不再用沖刺的速度,改為中長跑的速度,更多地做內部調整。

      在安居客的第七年,又一輪調控降臨樓市,開發商和房產中介敏感而賣力地揣測著政策的走向、市場的波動和老百姓的心理,隨機而動。

      這一年,梁偉平有了個新愛好——跑步。他在手機上下載了一個跑步的APP,記錄每次所跑的距離,跟朋友比賽。他決定,從今年開始安居客不再用沖刺的速度,改為中長跑的速度,更多地做內部調整。

      先調品牌。由安居客統攬新房業務和二手房業務,與做租房業務的好租和做商業地產業務的金鋪并列。接著調組織結構。將所有事業部先統后分,打破子品牌的界限,只設用戶事業部(服務找房者)和客戶事業部(服務開發商和經紀人)。再調企業文化,“過去,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很嚴厲,慢慢地,我正學習用贊美代替批評,更注重人,不再以事為主。”梁偉平說。文/文莉莎 圖/沈煜

    來源:千龍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