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最大規模的一次并購觸動了各方的神經。
此前,國內乳業巨頭蒙牛和雅士利的雙雙停牌,引發了市場的不少猜想,最終,揭開謎底的人是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王黎明。
6月18日,在工信部召開“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會議上,他透露,雅士利已經正式被蒙牛集團收購。
當天晚上,這一消息得到了在港上市的蒙牛乳業和雅士利的雙雙證實。據了解,蒙牛乳業向雅士利所有股東發出了收購要約,并獲得控股股東張氏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東凱雷亞洲基金全資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 接受要約的不可撤銷承諾,承諾出售合計75.3%的股權。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乳業并購的大幕只是剛剛拉開,未來將會有更多讓人熱血沸騰的并購發生。
然而,本次并購并沒有改變中國乳業的市場格局,伊利、蒙牛、光明依舊是三足鼎立。
不難發現,這是體現國家意志的一次并購,2009年中糧集團進入蒙牛后,蒙牛的創始團隊便逐漸淡出,國家隊中糧開始全面掌控蒙牛,近年來蒙牛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都似乎在說明,國家正在對乳業下一盤很大的棋。
而蒙牛并購雅士利,是其中一步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棋。
蒙牛急補短板
并購市占率近7%的雅士利之后,蒙牛將大大縮小與老對手的差距。
拋開整個中國乳業的格局,單單就蒙牛本身而言,這次并購的實質意義在于,補齊蒙牛在嬰幼兒奶粉業務上的“短板”。
記者翻閱蒙牛乳業2012年年報,年報顯示,蒙牛去年全年營業收入為360億元,凈利潤為12.571億元。其中,液態奶占營收比例為90.1%,冰淇淋占比為8.7%,其它乳制品占比僅為1.2%。
蒙牛在乳制品方面的弱勢,在另一乳業巨頭伊利面前,顯得更加明顯。
伊利股份2012年年報顯示,伊利去年全年營業收入為450億元,凈利潤為17.02億元。其中,液態奶營收為323億元,占比為77.32%,奶粉及奶制品營收為44.8億元,占比為10.74%。
“不出意外的話,伊利今年在奶粉的營收將會突破50億元,如果蒙牛繼續在奶粉方面不作為的話,未來的市場上將沒有蒙牛的一席之地。”一位乳業人士告訴記者。
因此,為了追趕伊利,蒙牛用了最為直接的方法——并購。
目前,伊利在奶粉市場的占有率大約為10%左右,蒙牛原來自身的市占率約為1.6%,并購市占率近7%的雅士利之后,將大大縮小與老對手的差距。
就公司的經營角度而言,加大奶粉的發展力度,對于提高整體獲利能力也至關重要。伊利股份去年年報顯示,奶粉的毛利率高達39.49%,而液態奶的毛利率僅為28.14%,相差超過10個百分點。
“液態奶的毛利率不高,市場也處于飽和狀態,各廠家競爭激烈,一片紅海。而奶粉的毛利率高,蒙牛在此發力將會提高獲利能力。”
對此,蒙牛官方表示,借助此次并購雅士利,希望企業奶粉業務收入占比將會達到集團收入的10%;稅后凈利潤占比將達到25%。
觀察蒙牛的歷史,我們發現,為了發力嬰幼兒奶粉,蒙牛此前也做了不少嘗試。此前,蒙牛聯合歐洲乳業巨頭丹麥阿拉福茲打造了蒙牛阿拉奶粉,但是,蒙牛阿拉一直沒有做起來,年銷售額也僅有2億元左右。這位中西混血的嬰幼兒,難以撼動以國際品牌為主導的市場,更難以撼動在國內深耕多年的伊利等國產品牌,一度淪為雞肋。
蒙牛乳業總裁孫伊萍表示:“蒙牛已在乳品行業的其他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嬰幼兒奶粉這個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雅士利業務增長前景良好,能有效補充蒙牛的乳業產業鏈。”
并購資金來自銀團貸款
此次交易涉資超110億港元,是中國乳業最大規模并購。
資料顯示,廣東雅士利創辦于1983年,而奶粉業務起家于1998年,經過15年的發展,目前在國內奶粉品牌中排名第四,擁有1500家一級經銷商和超過10萬家零售點。2012年年報顯示,雅士利營業收入36.55億元,凈利潤為4.68億元。
“雅士利與蒙牛聯手后,未來肯定會整合資源和渠道,利用各自在渠道、品牌、產品上的優勢進行互補,加速對嬰幼兒奶粉業務的布局。”深圳一位長期關注乳業發展的分析師表示。
此次收購,蒙牛乳業向所有雅士利股東發出要約,雅士利股東就每股股票將獲得以下兩種選擇:即每股3.5港幣的現金;或者每股2.82港幣的現金加上0.68股由蒙牛乳業專門為持有雅士利股票而設立的一家非上市控股公司的股票。
蒙牛乳業與張氏國際和CA Dairy簽訂不可撤銷承諾,其中,張氏國際持有雅士利51.3%股份,凱雷亞洲基金全資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 持有雅士利24%股份。根據協議,交易完成后,雅士利大股東張氏國際將從專門設立的該控股公司中實際再持有雅士利10%的股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