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汽車企業哪家研發實力最強?2011年,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多個部門牽頭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比中,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旗下的長安汽車以90.9的高分第二次奪冠。
國內汽車企業哪家自主品牌銷量最大?答案同樣是長安汽車。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統計顯示,在技術自主、資本自主、品牌自主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中,2011年,長安汽車以168萬輛的年度銷量位列全球第十三位。這是長安連續六年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汽車自主品牌。
“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自主品牌才能做大做強。”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說,整合國內、國際研發資源,堅持正向開發,不僅讓長安汽車躋身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更擁有了第一研發實力,樹立了中國汽車第一自主品牌。
5月15日,位于重慶渝北區的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一如往日地繁忙。2011年3月建成、總投資1.5億元的碰撞安全實驗室里,工程師們正在針對年底上市的長安中高級轎車“睿騁”進行座椅頭枕“揮鞭傷”中速臺車試驗。
“建成一年多來,我們累計進行了120次實車碰撞試驗,臺車試驗更是接近250次。”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趙會告訴記者,長安不僅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汽車碰撞軟硬件設施,還擁有國內最大的汽車安全技術工程師團隊,在120名汽車安全工程師中,2/3是碩士博士。
領先的汽車安全技術,只是長安汽車自主研發實力的冰山一角。“十一五”期間,長安汽車累計投入120億元,建成了涵蓋振動噪聲、碰撞安全、制動性能、底盤試驗、驅動系統等14個國際先進實驗室;在國際上公認的13個汽車試驗領域,長安汽車已經覆蓋其中的12個,在國家進行分類的286項汽車技術中,長安汽車已經掌握了其中的262項;累計申請專利35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400余項,平均每2天產生3件專利,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位。
“自主開發沒有捷徑可走。”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任勇深有感觸地說,2002年,沒有自主品牌轎車的長安,希望借助合資車型開展混合動力技術研究。外方合作伙伴同意提供車型,卻堅持不開放發動機電噴系統。“這讓長安人大受刺激,也堅定了長安開發自己混合動力技術的決心。”
在新能源領域堅持正向開發,只是長安自主研發模式的一個縮影。歷經“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以我為主、聯合開發”歷程的長安,之所以最終選擇以正向開發為代表的原創式自主創新之路,除了滲入長安人血脈之中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之外,也是給“逼”出來的。
“長安正向開發的探索,并非坐井觀天、閉門造車,而是海納百川,整合國際研發資源、打造全球研發體系。”徐留平告訴記者,2003年,長安在意大利都靈成立了設計中心,專攻汽車造型研究、車身、汽車內外飾開發等。近兩年,又先后在日本橫濱、英國諾丁漢和美國底特律成立了研發中心,專注內飾、模型、動力總成、底盤等研發。
海納百川,更體現在對人才的渴求和尊重。長安工程研究總院副院長龐劍沒有忘記,2009年7月,正是徐留平一封洋溢著真誠和熱情的邀請信,堅定了他加入長安的信心。如今,他領導的國家汽車噪聲與振動和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幫助長安自主品牌轎車躋身國內噪聲控制領先水平。
在本土人才培養和團隊建設上,長安同樣注入了大量資源和精力。第一位本土博士詹樟松,已成長為長安汽車動力技術的領軍人;“長安汽車自主調試第一人”李虎,盡管只是藍領工人,卻享受副總裁級別待遇。截至目前,長安汽車累計收到一線員工合理化建議近62萬條,采納實施41萬多條,累計創造價值19億元。
“‘十二五’期間,長安將繼續投入300億元用于科技創新。”徐留平透露,到2020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的銷量將達到400萬輛,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汽車企業。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